-
日期: 2025-06-21 | 来源: 一半杯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但这样的国际共识正在崩塌。尤其是俄罗斯与朝鲜、伊朗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包括核相关技术的转移——使外界对其是否仍然致力于不扩散目标产生怀疑。
“《不扩散条约》尚未死亡,但已经进入危机状态。”乌克兰前外长帕夫洛·克利姆金(Pavlo Klimkin)说,他曾在1990年代作为年轻外交官参与核裁军谈判。“如果很多国家开始觉得自己在履行NPT义务后反而不安全,那么这个机制就很难维系下去。他们会考虑其他办法。”
朝鲜官方朝中社 2025 年 1 月 29 日发布的照片显示,金正恩正在视察核材料生产基地。朝鲜不断扩充的核武库已促使韩国民众支持本国发展核武器。
核专家表示,一个工业化国家如果决心推进核计划,在未遭到打击的前提下,大约需要2至5年即可掌握核能力——前提是不像叙利亚2007年或伊拉克1981年那样,在建设过程中被以色列提前摧毁。
朝鲜可能也有类似考量,它很可能在试图阻止韩国走上这条道路。
“伊朗目前的遭遇,正在促使韩国重新思考是否应当发展核武。”檀香山“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金拉美(Lami Kim)指出,“朝鲜当然有强烈动机要阻止这一进程,尤其因为韩国在常规军力上占据明显优势。”
核能力的代价不菲。获取核武器及其投送系统(如导弹)至少需要数十亿美元,如果遭受国际制裁,成本可能成倍上升。
“每个国家都想拥有‘越级对战’的能力,而核武器正是通往这种能力的路径。”众议员、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布莱恩·马斯特(Brian Mast)说。但他也指出,许多国家最终放弃核计划的原因正是代价太大:“他们发现,如果选择发展核武,就意味着要牺牲其他一切——即使他们很想拥有。”
美国:唯一可信的管家?
长期以来,美国与其他核国家一直以“稳定”为由反对核扩散。他们认为,如果地球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增加到几十个,全球将陷入一种根本不稳定、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状态。
例如,当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袭、印巴在5月对峙时,“整个世界都高度紧张,因为这是一场两个核国家之间、近距离的直接冲突。”马斯特指出。
2025 年 5 月 20 日印巴军事冲突期间,印度士兵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印巴两国均为拥核国家。
不过,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双方都拥有核武,这场危机才得以迅速收场、未演变为全面战争。对韩国而言,这正是一堂“核威慑”的战略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