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22 | News by: 冷杉RECORD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网吧开在一楼,一开始,店里只有4台机器,一家人就住在楼上。也因此,罗帅宇的童年,除了上学,大量时间都是在网吧的键盘声中度过的。八岁时,他就能帮人修电脑、装系统。父亲给人装一次收费30元,忙不过来时就让儿子去。客户见是个小学生,装好后总会多给10块钱当奖励——这份小小的成就感,让他后来在简历的“兴趣爱好”一栏,写上了“修电脑”。
网吧鱼龙混杂的环境,让罗帅宇早早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性格也开朗外向。但他没想过走计算机这条路。
网吧隔壁有家小诊所,诊所的夫妻俩很喜欢罗帅宇,常备着零食等他放学。去了诊所,罗帅宇也勤快,总给来瞧病的人搬椅子、倒水,忙得不亦乐乎。刘敏先记得,儿子非常崇拜那对夫妻,觉得他们像魔法师——只需打针、用药,就能让人恢复健康。
他学医的种子,或许就是那时种下的。
除了诊所,儿时的罗帅宇还喜欢去离网吧不远处的“双才烈士陵园”,这个陵园是为纪念1950年征粮剿匪中牺牲的28位烈士而建,始建于1966年。
“他能把每个烈士的事迹都背下来。”刘敏先告诉《凤凰周刊》,儿子从小就有英雄情结。后来,他给自己取的QQ网名叫“王良”,家人不解,问他为何不姓罗。
罗帅宇解释称,王良是一名革命烈士,原红四军军长。史料显示,王良曾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敌匪袭击,不幸牺牲。牺牲那年,王良27岁,而罗帅宇离开时28岁。
这个网名,他再也没换过。
罗帅宇的QQ名
在父母眼中,儿子几乎没有过叛逆期。唯一一次,是母亲做饭放了些蚝油,他有点儿生气地问,“你这样弄,好吃吗?”母亲察觉到他情绪不对,他赶紧解释说,“更年期的妈妈性格不好,青春期的我也要被理解。”两人随即相视一笑。
“他很好,对谁都很照顾。”——这是刘敏先记忆中的儿子。
而罗帅宇在内江六中的高中同学们则认为,他“性格好,跟谁都乐呵呵的,爱运动,爱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还会倒立。”直到现在,他们都不相信罗帅宇去世了,“不能想,一想心里就堵得慌。”
手术刀与橡皮泥
2015年,罗帅宇高考成绩不算理想。罗甫祥记得,“考了500来分”。
这个成绩上不了知名医学院,但罗帅宇坚持学医,最终他被河南的新乡医学院录取——这是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之一,在河南省的医学领域中地位仅次于郑州大学。今年6月,学校已更名河南医药大学。
“为什么没让他选择学计算机类的专业?”
罗甫祥给出的答案是,“可能我是开网吧的原因,大家一提计算机就是游戏,遭痛恨。我也不想让他子承父业,做个医生很好,受人尊敬,工作稳定。”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要知道后面会发生的事,打死我,也不让他学医。”
考上大学,对罗家来说是喜事。罗帅宇去河南上学时,父亲送他过去。两人坐在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上,罗甫祥突然意识到,儿子长大了,自己也老了。大家都说父子俩长得像——罗帅宇一看就是“好学生”的长相,白白净净,戴副眼镜。父子俩站在一起,像是同一个人的大小版。
到北方后,罗帅宇适应得很快。给家里打电话,总是乐呵呵的,说一切都好。“他电脑玩得好。读本科时,好像是学生会信息部部长,经常给学校制作图片、视频什么的。专业课学得也不错。”刘敏先记得,每年寒暑假回家,罗帅宇总会买来一堆橡皮泥一样的东西,一会儿捏个猫咪,一会儿捏个小狗,拿着手术刀在上面划来划去,然后练习缝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