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3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導彈防御專家帕特裡夏·巴齊爾奇克(Patrycja Bazylczyk)對BBC事實查核表示:“以色列對伊朗領空的掌控,為美軍轟炸機的無阻運作鋪平道路。”
接下來1小時40分的行動被凱恩將軍在伍角大樓簡報會上罕見地公開詳盡說明。
盡管簡報提供了部分事件的具體時間點,但展示的飛行地圖並非實際飛行路線,兩個版本之間略有差異。
特朗普政府將這場行動定調為全面勝利,宣稱美國已“徹底摧毀”伊朗的核體系。但實際損害程度與後續影響仍有待評估。
伊朗方面雖已確認空襲發生,卻極力淡化損害規模,並未說明具體事件經過。
根據美國官員說法,約在美東時間下午5時,美軍壹艘部署於阿拉伯海的潛艇,向距人口約200萬的伊斯法附近的核設施,發射了贰拾多枚“戰斧”(Tomahawk)巡航導彈。
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專家斯泰西·佩蒂約翰博士(Dr. Stacie Pettyjohn)對BBC事實查核表示,雖然那裡的核設施位於內陸數百公裡處,但潛艇距離足夠近,足以讓巡航導彈在隱形B-2轟炸機向其他兩個核設施投下“掩體炸彈”的同時,擊中目標。
她說,這壹切意味著美國能夠“對多個地點發動協同突襲”。
同時,伍角大樓表示,轟炸機編隊進入伊朗領空,美軍還部署了其他欺敵戰術,包括與更多誘餌。
接著空襲展開。
受襲擊的其中壹個伊朗核設施——福爾多。
領頭轟炸機於美東時間6月21日下午6時40分、即伊朗當地時間約凌晨2時,向福爾多第壹個目標投下兩枚GBU-57“巨型鑽地炸彈”(MOP)。
專家指出,這種炸彈可穿透約18米混凝土或61米土層後爆炸。雖然不能保證完全成功,但這是全球唯壹可能達到福爾多設施深度(據信在地面下80至90米)的武器。
這是“地堡破壞者”炸彈首次於真實戰斗中投放。
其余轟炸機隨後擊中各自目標——伍角大樓稱共投下14枚鑽地彈,分別擊中福爾多與納坦茲(Natanz)兩處核設施。而距福爾多逾200公裡的伊斯法罕核設施,則由戰斧導彈命中。
這支機群在空中共飛行18小時,打擊任務僅耗時約25分鍾。根據伍角大樓說法,飛機於美東時間晚上7時30分離開伊朗空域返航。
此次行動共動用約75枚精確制導武器和逾125架美軍飛機。國防部長海格瑟斯宣稱這場行動“展現了強大而明確的摧毀力”。
不過,要完整掌握轟炸成效仍需時間,還需更多影像來確認“地堡破壞者”炸彈實際穿透到多深的地下設施。
佩蒂約翰博士總結:“這是壹次極其復雜且技術高超的攻擊,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有能力執行。”
“但即使這次行動在戰術上成功,目前仍難以判斷是否真的能永久削弱伊朗的核計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