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4 | 來源: 鏡相工作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沖突再升級,還常常驚動保安、警察。在英國倫敦壹家購物中心的泡泡瑪特門店,有人大打出手,巴厘島的門店開業僅兩天,人群中就爆發了口角和推搡。
● 美國加州(专题)洛杉磯(专题),盡管店鋪尚未開業,亞凱迪亞購物中心門口的自動販賣機已吸引眾多顧客,工作人員補貨時引發了長長的排隊。圖源:視覺中國
作為2016年就入坑泡泡瑪特,Labubu推出第壹代就開始購買的資深老粉,張依然從2024年開始就感到Labubu“今非昔比”,不再是多年前走進門店無人問津的娃娃了。而從今年起,她更是只搶到了壹個,還在門店和黃牛起了沖突。
前兩個月,張依然在壹家商場的泡泡瑪特門店閒逛,路過Labubu展櫃時,正遇上店員補貨了可口可樂系列的搪膠盲盒,她已經有了基礎款,還想要壹個隱藏,於是立刻拿了起來。沒想到身旁有人見狀試圖從她手裡搶走,她看對方是個高壯男性,面色不善,提高音量喊道:“你幹嘛?”
在張依然之前,有壹對情侶拿了壹個盲盒去結賬還沒回來,對方和張依然理論,說這是盲盒圈裡的“規矩”——當有人拿了壹個盲盒去結賬,店員補上空位後,下壹個要購買的人應該等前面的人結完賬確定不再購買,才能拿走新補貨的盲盒。
張依然不理解,“這是什麼規則?誰定的?”她轉頭問站在壹旁的店員,“你們有定這樣的規則嗎?沒有吧。”爭搶還在繼續,她沒有搶過,還被抓傷了手,於是打開手機錄像。這下對方徹底被激怒了,先是指著張依然放話,“你要是敢發到網上我就找人弄你”,再是抓著她不讓離開,“你錄我,我已經報警了,等警察過來”。
事後張依然將經過發到網上,許多人給她發來私信和評論,“是不是這個人?他就是長期蹲店的,我都認識了。”“上次去他和店員都吵起來了,店員立馬就把那套收起來了。”後來,張依然老公路過商場時總會進去看看,告訴她,“那人還在店裡蹲著呢”。
昂貴的情緒價值
瘋狂的背後,壹定是人們能夠從中得到價值。
泡泡瑪特的玩家對黃牛的不滿由來已久。從Molly到DIMOO再到skullpanda,盲盒的機制注定會有贰級市場,會出現漲跌,壹代人有壹代人的頂流,也有壹代人的黃牛。
但這次Labubu的爆火,以及爆火後湧入的黃牛,和過去每壹個IP相比,都不是壹個量級的。
張依然意識到這壹點,是在去年臨過年時,她在閒魚上向壹個相熟的賣家買冰箱貼,“我之前是跟他買別的東西,他也算壹個小黃牛吧,自己倒點,掙點小錢”。閒聊時張依然順手給對方拍了壹張家裡有的泡泡瑪特,對方看見照片的角落有壹個Labubu大娃,來了興致,“姐,你知道這娃現在已經漲到2700多了嗎”。
那是壹個原價499元的公仔,張依然說不上多喜歡,甚至很長壹段時間連盒都沒拆。“只是當時去店裡能買就買了。”半年過去,它在千島上的價格壹度漲到5000多元。
前不久,因為家裡娃娃太多,張依然考慮將這只公仔賣掉。剛在閒魚掛出鏈接,下壹秒就被幾拾人同時拍下。通過看他們的主頁,“我敢肯定買的人也是黃牛”。而兩個多月前和她在門店起了沖突的人,曾在小紅書上私信攻擊她,她點進主頁壹看,“以前是炒鞋的”。
別管以前倒的、炒的是什麼,現在都得來炒Labubu。這不是玩偶,是眼下最能升值的資產。
有人好奇在網上問,哪個黃牛大佬能告訴我,這個真的賺錢嗎?底下的評論是,“感謝泡泡瑪特,我在成都的第壹套房子就是靠賣盲盒付的全款”“我朋友是大學生,課余時間搞,這個學期開學到現在都賺了拾幾萬”。-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