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5 | 来源: 显微故事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然而现实却是,有些孩子并未因高生活费变得更“优秀”,反而养成了高消费习惯。
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位女大学生用镜头记录下自己一天的消费日常:除正常三餐外,每日必点的冰美式、下午茶和深夜加餐已成为固定项目,仅这些额外消费日均近百元。
令人唏嘘的是,视频中她仍在抱怨父母给的生活费太少,而她只是工薪家庭的孩子,对远在老家的父母而言,每月多挤出几百块可能意味着要省吃俭用大半个月。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适当提高生活费无可厚非;但若经济条件有限,还强求父母增加开支就欠妥了。国外的孩子18岁就开始自立,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生已经很幸福了,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还抱怨父母实在不应该。”
在大连某高职院校就读的小罗认为,作为一名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图 | 小罗所在的高校
为此,尽管母亲每月给他2000元生活费,他仍坚持通过兼职打工赚取日常开销,而将家里给的钱悉数存下作为备用金。
独自在外读书这几年,除了学费是家里交的,生活费都是小罗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
图 | 小罗所在的高校
“大学四年若只关注消费水平,毕业时带走的不过是一打流水账单;若能借此培养理财智慧,收获的将是受益终生的能力。”小罗说。
图 | 小罗自己做的饭
对于每月给女儿3000多元的生活费,丽娟是有微词的,但丈夫的一句话让她无言以对:“如果我们不给女儿足够的生活费,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男人趁机而入?”
这些年,丽娟没少在新闻中看到令人揪心的案例:有女大学生因生活费拮据而委身他人或从事不正当职业,也有学生深陷网贷、校园贷的泥潭无法自拔,甚至有人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选择轻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