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5 | 来源: 谷雨星球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混沌少年时》中,13岁少年杀人犯的父亲就是以「男子气概」养儿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厌女的价值观
有毒的「男子气概」
「不知如何养育男孩」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书中,作者不仅分析了法国的情况,还援引了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的案例。
早在2016年,一位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教授,曾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The Fear ofHaving a Son的文章。他写道,在儿子刚出生时,他就为孩子未来所要面临的社会性别规范而产生压力和恐惧。
「我们会教儿子如何感受和表达自己的脆弱。但在我们的文化中,脆弱是一种诅咒。」
可见,「脆弱的男性」会遭到社会和文化规范的不齿,家庭也无法完全为其提供庇护。无论中西,传统的性别偏见都非常强大。
■皮尤中心的新调查中,男孩在学校的行为问题更多,更具破坏性
正如上一章开篇提到的问题,如果父母遵从男孩的意愿,允许他们穿粉红色的衣服,可以玩洋娃娃,甚至可以穿裙子,那么他们能够经受外界的眼光和不公对待吗?
脆弱和暴力就像养育男孩的一对相辅相成的力量,一个缺乏男子气概的脆弱的男性,暴力(施暴或受暴)会接踵而至。
就像「女孩也可以愤怒」一样,如何教会男孩正确认识脆弱和暴力,也是毕生的功课。
对男孩更加「粗粝」的养育方式,使得很多家庭在孩子刚刚产生性别意识时,更容易对男孩动粗。
因为家长们也希望男孩子是可以「战斗的」、「好斗的」,期望他们在面对暴力时可以做出的回应,「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如果他们用暴力反击,那么未来暴力可能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他们将成为一个施暴者;如果他们没有能力反击,像「弱者」,成年人则会以一个「失败的男子汉」来标签化孩子,甚至成为父母语言暴力、行为暴力的受害者。
养育男孩就像吊钢丝,一边是脆弱,一边是暴力,保持不好平衡,就会掉进两者的危害中。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有名的案例——玫瑰少年叶永志。
叶永志因为安静、温柔的性格,被同学戏称娘娘腔,遭到同学长期霸凌。他因为被同学叫到厕所强制检查性别,而对上厕所产生巨大的恐惧。一天,他提前五分钟下课上厕所,却摔倒在地,生命终结在15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