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5 | 來源: 深網騰訊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斯克 | 字體: 小 中 大
微軟考慮終止與OpenAI談判,因股權分配存分歧。 若破裂,微軟仍享獨家技術訪問權直至2030年,以及在920億美元收入上限內獲得20%的收入分成。而OpenAI放棄全面營利性轉型,面臨馬斯克訴訟、監管審查及巨額虧損壓力。
6月18日,據外媒報道稱,如果OpenAI與微軟無法就關鍵問題達成壹致,微軟已考慮直接終止復雜的談判進程。這些關鍵問題包括微軟在OpenAI未來結構中應占多大股份等核心利益分配問題。
壹旦談判破裂,微軟將依靠現有的商業合同保持對OpenAI技術的訪問權直至2030年,除非OpenAI能提供與之等同或更優的條件安排。
壹位接近微軟的人士表示,目前的合同條款對微軟極為有利:包括獨家銷售OpenAI模型的權利,以及在920億美元收入上限內獲得20%的收入分成。
微軟與這家AI領軍企業的合作前景蒙上了新的陰影,屋漏偏逢連夜雨,OpenAI當下也面臨著諸多復雜的情況。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上個月初,OpenAI董事會宣布放棄原定的全面營利性轉型計劃。OpenAI董事會主席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表示,這壹決策是在聽取民間領袖意見並與美國兩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進行建設性對話後作出的。
而就在幾個月前,OpenAI才宣布將進行營利性部門向 PBC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公益公司)轉變的重組計劃,此舉是為了更好地吸引投資。
如今,OpenAI放棄營利轉型,或許是面臨諸多“外部壓力”。據外媒報道,自啟動轉型計劃以來,OpenAI壹方面多次受到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指控,另壹方面也承受著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與調查。
今年3月底,OpenAI表示將在軟銀集團領投的新壹輪融資中籌集400億美元。不過,此輪融資隱含壹個條件:公司需在年底前完成向營利性轉型,否則主要投資方有權削減融資金額。
監管壓力與資本條款正像緊箍咒般制約著OpenAI的每壹步抉擇,而微軟和OpenAI這場博弈的最終走向,或將改寫人工智能行業的權力格局。
山姆·奧特曼是否回歸初心
在致全員的公開信中,OpenAI的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強調:“OpenAI由非營利組織創立,如今監管並掌控著營利性機構,未來也將持續如此,這壹點不會改變。”
不過,OpenAI公司自成立以來,關於組織架構的爭議壹直存在,核心焦點是:OpenAI究竟是否為壹家營利性機構。
拾年前,奧特曼、馬斯克等人創辦OpenAI,其從壹開始就肩負著確保AGI惠及全人類的重大使命。當時,公司運營資金主要依靠馬斯克等人的捐款。
隨著AI研究不斷推進,OpenAI愈發清晰地意識到,AI的發展需要擁有強大的算力作為支撐。據其估算,從2012年的AlexNet到2018年的AlphaGo Zero,最先進AI模型對計算量的需求已實現30萬倍增長。
在OpenAI成立之初,其設定的籌資目標為10億美元,但實際收到的捐款僅為1/10左右。為了提升自身籌集資金的能力,OpenAI開始謀求改變。
2019年,公司創立了營利性子公司“OpenAI LP”用以籌資,並利用初創公司股權吸引人才,大部分員工被轉移到了子公司工作。原來的公司實體被稱為“OpenAI Nonprofit”,並繼續保留公司的控制權。
為了確保OpenAI LP不會盲目追逐利潤,公司特別設計了“利潤上限限制”機制——第壹輪投資者回報上限設定為其投資金額的100倍,壹旦回報超出此數額,超出部分將歸OpenAI Nonprofit實體所有。
盡管公司再叁說明,所有投資者與員工均已簽署協議,明確規定OpenAI LP必須始終將公司憲章所規定的義務放在首位。但外界對於OpenAI是否以追求利潤為導向的質疑之聲始終存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1d3efa3000000001000be66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