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6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編者按】幫大家看劇的“第壹集”,最近開播的劇集,值不值得入坑?也許有的劇會漸入佳境,也許有的劇高開低走,本文僅評測開頭幾集供參考。後續如有打臉,隨時通知大家。
《復生》
開播時間:6月12日
《復生》海報
美國威斯康星州鄉村的壹天,奇跡般地,死者從墳墓中復活,但外表和行為卻沒有改變。現在,警官兼單身母親達娜·賽普雷斯必須破獲壹樁謀殺案,無論是活著的還是復生者,每個人都是嫌疑人。
以上就是美劇《復生》(Revival)的故事梗概。
由死人“復生”推導出的故事,在影視劇裡屢見不鮮,比如拾多年前的英劇“In the Flesh”,在中國內地也被翻作“復生”。
但筆者把《復生》看下來,卻覺得它的設定別有新意,它並沒有將復活者描繪成傳統意義上的僵屍,而是延續著死亡之前行為邏輯的重生之“人”。它引發了觀眾對生命、死亡以及人性的深層次思考:當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終點,人們會如何面對這種改變?復活者是否還保留著生前記憶與愛恨情仇?
《復生》劇照
本劇以壹樁謀殺案為線索展開,將懸疑元素貫穿始終。在這樣壹個充滿復活者的世界裡,謀殺案的調查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每壹個角色都可能隱藏著秘密,觀眾隨著警官賽普雷斯的調查逐漸探知真相。
如今的歐美劇集,由於受到訂閱率等外在的指標壓力,往往喜歡開局“挖坑”,其後的故事全不講邏輯,只追求碎片化的感官刺激。好在《復生》第壹季的故事總算沒有壹路“無腦”下去,原因就在於它有壹個不錯的原著漫畫。
相比劇集,漫畫其實更加驚悚。
2012年到2017年,同名漫畫連載,在發售第壹期之後,就有編導找上門尋求改編授權,在此期間,該漫畫還獲得了美國漫畫界重要獎項“哈維獎”(Harbey Awards)的多項提名。
無論是漫畫還是劇集,《復生》都可以被看作是對現實社會的壹種隱喻。復活者象征著那些被邊緣化或“社會性死亡”的群體,他們在重新“回歸”社會後,面臨著身份認同、社會接納等諸多問題。
《懸案解碼》
開播時間:5月29日
《懸案解碼》海報
壹名實習警察在民宅中發現壹具頭部被刺穿的屍體,隨後兩名路過的同事——暴躁的卡爾和沉穩的哈迪——擅自介入調查。然而,壹名持槍歹徒突然從廚房沖出,導致實習警察當場死亡,哈迪下半身癱瘓,卡爾則因PTSD被迫停職。這起“利斯公園懸案”因缺乏線索被擱置,成為卡爾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這是英劇《懸案解碼》(Dept. Q)的開頭壹幕。
《懸案解碼》劇照
肆個月後,卡爾被調任至新成立的懸案調查小組。諷刺的是,這個所謂的“部門”僅有他壹人,辦公室更是由廢棄澡堂改造而成。上級對此毫不在意,成立小組僅為騙取政府預算。隨著敘利亞前警察阿克拉姆和看上去樂觀堅韌的蘿絲陸續加入,這個“怪咖聯盟”就此“成團”。他們各懷秘密,卻因共同的使命感成為彼此救贖的伙伴。
小組調查的首個案件聚焦全國知名檢察官梅裡特的離奇失蹤。伍年前,她在游輪上與患失語症的弟弟威廉爭執後人間蒸發,既無屍體也無贖金要求。隨著調查深入,壹個扭曲的家庭悲劇浮出水面:梅裡特年少時叛逆墮落,弟弟威廉卻品學兼優,直到壹場入室襲擊讓威廉喪失語言能力。梅裡特因此幡然醒悟,投身司法體系,卻在上訴壹起家暴案時遭遇死亡威脅。
《懸案解碼》劇照
劇中采用雙線敘事:壹邊是小組抽絲剝繭,發現威廉曾目擊壹名戴特殊符號帽子的神秘人;另壹邊閃回顯示,梅裡特竟被囚禁在暗室中飽受折磨。案件更牽扯警方瀆職、司法腐敗等問題,懸念層層遞進。而主角團各自的創傷——卡爾的PTSD、蘿絲的驚恐症、阿克拉姆的戰爭陰影——也在破案過程中悄然愈合。
《懸案解碼》改編自丹麥作家尤西·阿德勒-奧爾森所著的《懸案密碼》(《Department Q》)系列,2007年,該系列小說第壹部《籠裡的女人》問世,迅速風靡丹麥。目前該系列已出版7本小說,且已不是第壹次被改編成影視劇。
這裡要特別提壹句,因為父親工作的因素,奧爾森從小在精神療養院長大,正因此,他的小說重視心理刻畫,而不渲染暴力。
《籠裡的女人》簡體中文版封面
這次英劇《懸案解碼》除了將故事發生地從丹麥改到了英國,劇中的部分角色的人設也和原著存在差異,這是因為幾位主要演員都刻意沒有去看原著,以確保自己對角色有“獨到理解”。
書是書,劇是劇,只要不是頑固的“原著黨”,壹般都能理解書和劇的不同,但該劇節奏太慢,整個壹季9集只講了壹樁大案,其中還穿插大量家庭戲份,因此被壹些觀眾認為劇情拖沓。此外,主角過往和主線懸案均未完全揭曉,埋下爛尾風險。目前它豆瓣評分8.5。-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