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6 | 来源: 上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作者陈鸿达:由于中国各类官方的经建统计数据可信度差,因此当年国务总理李克强特别筛选一些与能源使用相关的数据,以辅助其掌握真实的经济现况,世人称之为李克强指数。 因此若想知道其真实经济情况,可能就必须从社会的一些蛛丝马迹来拼凑出来。 近来中国境内五星级饭店骤减应可反映出中国消费的急冻,而中国经商环境恶化也可从大企业积欠供应链货款窥见一斑。
五年消失百余家五星级饭店
根据中国的文化和旅游部统计,该国五星级酒店在2020年有850家,但截至去年底仅剩736家,不过5年时间减少114家。 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指标,除了反映中国经济的困顿外,也可观察中国是否开始走向锁国的道路。 过去几年中国各地竞相兴建五星级饭店,并且从一、二线城市蔓延到三、四线城市。 除了反映出当地经济活跃外,也满足大量外国观光客与外籍商务人士的需求,一时好不风光。 但2020年疫情打击后,这些往往雄踞各城市黄金地段的五星级饭店纷纷传出住宿人数锐减。 经营者虽然降低房价,但住房率还是节节下降。 饭店无法维持应有的服务水平,因此大量被降级,甚至关门大吉。
这背后原因除了景气不佳,国内民众消费能力降低外,外国人不来了也是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在2019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人数高达9800万人次,疫情期间降到不足1000万人次。 但现在即使疫情过去几年了,2024年外国游客只有2600万人次,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 这中间中国也是有努力争取外国观光客,例如扩大免签范围与停留时间,并加强多语言的观光服务。 但这几年中国不管是内政或外交的种种作为,让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下降。 甚至美国与澳洲等国,更对其人民人身安全提出示警,建议其国民重新考虑是否前往中国旅行。
除了需求面因素之外,这些五星级饭店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 因为许多饭店背后的金主其实是房地产业者,因此和房地产景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过去在炒房时,饭店与住房两者互相拉抬,甚至许多地方政府在圈地盖房子时,还要求开发业者必须要盖五星级饭店。 现在房地产泡沫破了,这些饭店也失去支撑,骨牌效应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系统性积欠供应链货款
在中国大型企业积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健全经商环境应有的现象,因此今(2025)年4月通过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也特别指出这告现象不对,但却提不出具提的改善作为。 以比亚迪为例,这个当今全球产量最大的电动车公司,其苛扣下游供应商的作法,来支持其“零公里二手车”等割喉竞争手段,在在都令人对该公司能否永续经营下去感到质疑。 这也显示出中国经商环境的恶化,并联想到之前恒大地产的类似做为对整个社会的冲击。
比亚迪采类似“恒大商票”的方式,自创“迪链”向供应商发行“电子债权凭证”来支付供应商,而不是比依“票据法”开立商业票据。 这些下游供应商收到“迪链”后,就进入漫长的等待期。 一般来说比亚迪采用月结30-60天信用期+6-8个月迪链的结算模式,因此实际付款周期延长至8-10个月。 供应商可持有到期后向比亚迪兑付现金,但供应商若需现金,则需支付高额贴息(5%-10%),变相压缩利润。
这延后付款的方式,几乎是所有中国汽车公司或大企业的共同作法,只是比亚迪积欠货款最严重,也苦了众多的供应商。 这些大企业透过“供应链金融”绑定供应商,将中小供应商纳入自身金融体系,以增强供应链控制力。 同时规避相关金融监管,“降低”财报负债金额。 以去年为例,比亚迪“迪链”累积无息的欠款超4000亿人民币,自己省了庞大的利息支出。 为了平息众怒,比亚迪日前宣布将对供应商货款的支付期间统一为60天,但是否做到还有待观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