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7 | 來源: 網推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明末第壹名將孫承宗拒絕投降清軍,率全族47口人血戰高陽,最終壯烈殉國。 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誓言子孫世代與胡虜為敵。 誰也未曾料到,300年後,他的後代竟成為北洋重臣,親手將滿清末代皇帝溥儀趕出紫禁城,這場跨越3世紀的歷史宿命,最終由孫氏後人親自了結。
根據搜狐網,孫承宗字稚繩,1563年生於河北高陽,自幼胸懷報國志向。 他從小崇敬抗遼抗金的忠烈將士,科舉之路雖坎坷,卻從不氣餒,終在中年登第。 入仕後,他不追名逐利,而是關心邊防軍政,終被派往遼東主持防務,重整敗軍、築關設防,與袁崇煥等人共築關寧防線,成功抵擋後金大軍數年,被譽為明末第壹名將。
1638年,清軍鐵騎南下,孫承宗已卸任歸鄉。 高齡的他不願坐視國難,自籌軍資、召集舊部死守高陽。 清軍統帥多爾袞得知守將為孫承宗,寫信勸降,承諾富貴不絕。 然而孫承宗斷然拒絕,率領全家老幼47人登城抗敵,力戰3日,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殉國,遺言為:“吾孫氏子孫,世代不事胡虜!”
300年後,歷史翻轉。 1924年,北洋將領孫岳策動政變,迫使仍居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儀出宮。 這位鐵血將軍,正是孫承宗的後代,他自幼受忠烈家訓熏陶,誓言為家國雪恥。 當日,他親自宣讀命令,宣布清室優待條件廢止,紫禁城歸國有,溥儀限時遷出。 這道命令雖然沒有硝煙與戰火,卻象征著壹段歷史的終結,也回應了300年前孫承宗誓死不降的遺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