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7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第三,稳定币是数据库。之前消费者买东西,很多数据都在结算平台那里,比如支付宝、微信,如果电商公司打造自己的币、钱包和APP应用,就能掌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整个流程,从而促成更高的复购和转化率。
另外,大电商公司需要减少换汇损失。像沃尔玛,全球数十个国家上万家门店,不同币种结算,支付系统五花八门,光是清算外汇就非常复杂。假如都用“Walmart Coin”,后台链上清算,避免换汇损耗,光是这一步就堪称“成本革命”了。
沃尔玛
因此,京东、蚂蚁集团等在香港持牌、发币,一方面是业务的真实需求,一方面也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和激励。
有意思的是,这种“阉割版”稳定币的思路非常吻合“新加坡模式”,而不是相对激进的“香港模式”。新加坡搞的是“支付转站”,跨境汇款、稳定币转其他法币、Grab Pay结算等方式可以互相混合。这也是新加坡大力鼓励TripleA、StraitsX、Xfers等“出入金网关”、却对“发币”兴趣寥寥的原因。
这种差异也和城市本身的资质有关。
港元是挂钩美元的稳定币,香港长期以来是美元在亚洲的资产发行兼转口贸易口岸,在美元数字金融转型过程中,香港希望继续接住“美元资产稳定币化”这波红利,做美元资产数字化的“稳定币港”。
所以,虽然香港目前禁止稳定币在二级市场流通,但不久的将来,香港更关注的反而是“发真正的稳定币”并促进其流通。
02
“真正的”稳定币
什么才叫“真正的稳定币”?稳定币的样板来自美国巨头:泰达(Tether),发行USDT(2014年);Circle加Coinbase,发行USDC(2018年)。Circle6月5日刚刚上市,风光无限,首日股票上涨168%,市值逼近200亿美元。6月19日收盘,Circle市值达到450亿美元。
USDT的流通量超过1500亿美元,USDC的流通量超过610亿美元,二者之和占稳定币发行流通市场的8成上下。稳定币的总市值也连年上涨,2025年5月,全球稳定币市场总市值突破240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近50倍。
2024年,稳定币链上结算金额高达1.68万亿美元。目前稳定币的结算量已达到Visa的5倍。未来3年内,其结算量有望超越Visa、Mastercard和SWIFT的总和。
而且,70%以上的稳定币结算,都是B2B——企业支付、供应链支付、全球劳务结算。这也是“阉割版”稳定币开始走上“正轨”的背景。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