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28 | News by: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留学行业资深从业者“山路哥”也发现,近年来,很多内地家庭对香港高校的关注度在显著提升,特别是此前一部分倾向于留学欧美的家庭开始转向香港。背后的原因主要来自“安全”和“性价比高”,在局部国际形势动荡、留学欧美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香港成为内地学生的热门选择。
不过,很多学生和家长对申请香港高校并不了解,这对香港高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几年前,香港本地留学机构“香港留学中学”校长许勤业就在内地和香港奔波,每年服务几百名内地学生赴港就读本科。他回忆,十多年前,香港高校的招生官大多只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露面。如今,情况已截然不同,多数高校开始效仿内地招生办,开始线上和线下同步启动宣讲。
今年高考后,刘梦琳做客内地相关教育栏目,分享招生和面试政策。刘梦琳在线上通过长达半小时的远程分享,将香港科技大学的招生政策和面试流程分享给公众。在线下,深入到更多内地的城市和中学,直面学生和家长之后,刘梦琳发现内地学生对香港高校的招生政策和面试环节存有信息差。她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到,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不影响高考统招的报名。香港科技大学也没有事先计划每一个省市要招多少人,招生的核心就是看学生的面试表现和高考成绩。
“山路哥”留意到,最近在地方教委组织的教育展中出现了香港高校的身影,此前颇为少见,因为地方教委组织的教育展大多是内地高校在宣讲,香港高校一般有独立的招生规划,并不参与其中。他认为,香港高校在内地“抢人”的力度不断加大。
然而仅靠学校的官方宣讲远远不够,信息差亟待进一步打破。张海岚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此前,她就读于广东某地级市知名中学,今年以来,不断有学弟学妹找到她,询问香港高校就读信息。这些信息需求则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比如如何就读香港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需要考生达到什么样的分数和面试水平,以及文书写作和面试中的技巧。
高薪专业吸引顶尖学霸
“神仙打架”,“山路哥”如此形容这几年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的申请情况。当香港高校的信息不断传导回内地,招生政策越来越友好,内地学生的申请,逐渐“卷”了起来。
“拒绝清北选择港大,我后悔了吗?”来自深圳的张静怡发表这篇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激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讨论。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入读一年后,张静怡同样成为“留学香港”流量密码下的受益者,吸引了一批粉丝与其交流。
她就读的内外全科医学(MBBS),与今年才开始在内地招生的牙科专业并称为“神科”。每年招生只有300人左右,而面向内地的招生名额更是少之又少。张静怡说,目前她已知与她同届入读的内地高考生只有3名。
高考出分后,排名省内前50名的张静怡并非没有纠结自己的去处。她坦言,自己有很深的“清北情结”,一度非常向往去北大读书 。但深入了解后,她发现内地顶尖医学院的“8年制”,虽然听起来很吸引人,但未来的就业路径却充满不确定性。她咨询国内顶尖医学院的招生老师,得知博士毕业后,医学生想留在本院实习的概率可能也只有50%至60%,而转正成为正式医生的机会则更少。
相比之下,香港的医学培养体系和执业环境显得更纯粹,也更具吸引力。香港的医生不仅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而且培养体系更侧重临床实践。香港大学颁发的医生资格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认可,毕业生可以直接选择更大范围的执业。
高考出分前,她就接到了清华、北大招生组的电话。喜悦过后,是深深的纠结。早已立志学医的她,开始在内地的顶尖学府和港大之间反复权衡。上述这些看得见的“收益”,最终让她下定决心,放弃了与清北招生组的进一步沟通,选择了香港大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