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28 | News by: 新京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6月28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快递柜台有旅客正在寄充电宝。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在航站楼内的快递点,旅客金先生正在一家名为捷网的快递柜台寄自己的充电宝。“这个充电宝对我有纪念意义,我不舍得扔掉”,最终,金先生花费了20元快递费寄走了充电宝。捷网快递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该公司还可以寄递充电宝,但只限于陆运,“什么时候禁止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下午,也许是明天”。在一旁的顺丰快递柜台,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暂停接收个人寄递的充电宝,仅允许商家寄送未拆封的新品。京东快递柜台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仅限于在上海市内可以寄递充电宝。
根据民航局6月26日发布的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国内航班对充电宝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管控,核心要求包括:3C认证强制化:所有充电宝必须标注清晰的“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标识,且未被列入市场监管总局召回名单。近期因电芯问题被召回的罗马仕、安克等品牌特定型号充电宝即使有3C标识也禁带。此外,乘坐航班携带电池的能量限制延续,额定能量≤100Wh的充电宝可携带2块;100Wh<额定能量≤160Wh需经航司批准;>160Wh仍严禁携带。
贝壳财经记者查阅相关报道发现,2025年以来,国内航班已发生多起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较去年同期翻倍。其中,3月杭州飞香港航班因罗马仕充电宝故障备降福建,6月郑州飞揭阳航班也发生类似险情。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撤销了14家充电宝企业3C认证,涉及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等11个证书,产业链安全风险凸显。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危险品中心主任杨强指出,机舱内充电宝自燃的处置难度远高于地面:“客舱空间密闭,灭火设备有限,有毒气体扩散风险高。新政通过3C认证和召回管理,可排除90%以上的安全隐患。”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处专家建议,消费者选购充电宝时应认准CCC标志,并避免边充电边使用、长时间过充等危险行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