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8 | 来源: 雷斯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以情理来论,这当然是好事。
“飞刀医生”省了患者来回奔波的麻烦,救了人的命,让人能花小钱办大事。
但如果谈程序,就比较尴尬了。
医生要去原单位以外的地方出诊,要么走正规的会诊申请途径,要么需要申请多点执业。
这些都属于公对公的行为,费用标准虽然可以酌情提高,但也高不到哪去,大多数时候都不够补贴医生飞到基层去的来回机票。
但“飞刀”属于私对私,更多来自医生之间的相互介绍,以及和患者的私下沟通。
所以在费用收取上,更加“灵活”。
伴随的风险是,一旦患者翻脸不认人,医生们基本没有什么可辩驳的空间。
这有一条旧闻。
山西洪洞一位62岁的脑梗患者,病情严重。
当地条件有限,手术效果不能保障,患者年纪也大了,不适合长途跋涉。
于是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当地医院请来了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给他做手术,约定要支付10000元的劳务费。
手术很顺利,患者家属也将约定费用交给了当地医院某位主任,由他转交给专家。
结果手术结束后,一条录制“医生私收患者一万元红包”的视频被曝光到网上。
费用被退回,主任被停职,专家同样面临调查。只有患者和家属赚麻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