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8 | 來源: 爅爅有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截圖源 東方財富app
如今,眼瞅著頂流崩了,黃牛賠了,買家虧了,只有這些“精准卡點”的節奏大師,把大把的真金白銀揣進兜了。
當了圈錢工具還背負了罵名的Labubu,才是真的被資本做局了。
誰是這個世界上,最懂“情緒價值”的人?
壹擲30倍溢價的年輕人好像是懂的,囤貨高價倒賣的黃牛好像是懂的,壹窩蜂去模仿的友商好像是懂的,紛紛打出買入評級的券商好像也是懂的。
只有泡泡瑪特背後那些套現幾拾億的大股東,好像不懂。
不然他們為啥要在所有人都看好“情緒價值”的吸金力時,毅然決然地選擇集體看空?
可能是他們懂情緒,懂價值,唯獨不懂“情緒價值”吧(攤手)。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歷史上做過“情緒價值”生意的人,無壹例外都是在所有人“情緒”上頭的時候,最先把“價值”揣進了兜。
提兩個有代表性的。
17世紀的荷蘭郁金香泡沫。
1593年,郁金香被引入荷蘭,此後叁拾多年裡被視為貴族青睞的奢侈品,但市場壹直處於可控的受歡迎程度。直到1634年,荷蘭商人開始囤積郁金香球莖後,投機需求萌芽,郁金香熱潮迅速蔓延至全民,普通品種月漲幅達20倍(如1000荷蘭盾到2萬荷蘭盾),甚至衍生出郁金香的期貨市場和拍賣市場,引發全民投機熱潮。
對郁金香的狂熱持續不足叁年。1637年初,郁金香市場賣方開啟大規模拋售,交易所緊急關閉,崩盤的市場陷入混亂,隨後荷蘭政府決定介入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交易,許多平民投資者自此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以及2019年前後的中國炒鞋泡沫。
2019年初,耐克、阿迪達斯采用限量發售、搖號抽簽等方式進行銷售,80%的限量鞋被使用機器人腳本搶購的職業炒家黃牛壟斷,部分鞋款在贰級市場溢價高達20倍以上。最瘋狂的8月,26個熱門款球鞋的成交金額曾高達4.5億元,超過同日新叁板市場的成交額,還因此誕生了全球首家可“炒鞋”的交易所。
炒鞋的狂熱甚至持續了不足壹年。201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文點名炒鞋平台,將炒鞋定性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隨後部分熱門鞋款暴跌90% ,散戶虧損普遍超50%,炒鞋市場迅速迎來價格崩盤。
你很難說,最早開始囤積郁金香的商人,最早開始搶購炒鞋的黃牛,對這些金融化消費品所具備的“情緒價值”有多強的信念。
但那些懷揣著全副身家沖進市場熱火裡的普通人,必然是對這些商品“情緒價值”的增值性有強烈信念感的。
從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上,收藏壹後院的郁金香,和收藏壹面牆的AJ球鞋,收藏壹櫃子的泡泡瑪特,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人們相信“情緒價值”,但莊家只相信“價值”。
什麼樣的商品或資產會演變為泡沫?
不妨參考經濟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曾提出的資產泡沫的伍階段模型:變革(Displacement)、繁榮(Boom)、亢奮(Euphoria)、困境(Distress)和恐慌(Panic)。
論國外,17世紀有荷蘭郁金香泡沫,18世紀有英國南海泡沫,20世紀有日本(专题)房地產泡沫。-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