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8 | 来源: 环球杂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环球》杂志:中国留学市场整体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和特点?
苗绿:就中国留学市场来说,目前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总量恢复但增长趋缓,出国留学人数从2022年的45.1万人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70.4万人。与此同时,面对经济与就业压力,中国家庭对出国留学更趋谨慎,对学费回报率要求提高。二是目的地结构优化明显:美英澳仍占主导,但学生兴趣迅速分散到加拿大、欧洲、亚洲地区(如新加坡、日本(专题)),英国因课程周期短和政策稳定对中国学生吸引力增强。三是专业选择更务实,相比此前集中在商科、工程学科,中国学生近年来逐渐倾向实用性更强的专业,如数据科学、环境可持续、医疗健康、教师教育等领域。
中国留学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出国预警机制启用。2025年4月,中国教育部首次针对赴美留学发布风险预警,紧急提示可能有签证取消、实习阻碍等风险,部分学生撤回申请,转投加拿大、新加坡、英国等国家。
奖学金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继续扩大规模,通过“启明星”等项目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并鼓励国际学者来华交流。
留学回国服务体系全面升级。近期,中央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留学回国人员可享受高校毕业生同等就业政策,包括企业吸纳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规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流程,认证结果可作为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审的依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一线城市放宽落户限制,二线城市提供丰厚补贴、创业支持等,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
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院校数量快速增加,招收人数也有所增加。整体上,近年来中外合作院校在数量、合作范围以及办学层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和提升,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和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留学规划应适应时代变化
《环球》杂志: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你有哪些建议?
苗绿:不同时代的留学生都有在异国文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需求。留学经历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无论哪一个时代的留学生,都需要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和课堂中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留学市场差异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职业市场进一步“无国界”化。如今的就业市场更看重适应能力、多元背景和跨文化协作能力,留学经历成为显着优势。同时,“线上+短期实地”混合学习模式使得留学不再受限于长期的异地学习,数字与混合学习/工作模式正在兴起。二是全球网络搭建功能增强,学生通过留学积累的国际人脉除了同学关系,还延伸到职场、科技、创投等更广泛领域。三是更重视社会使命与体验质量,新世代学生倾向于选择能带来社会影响的项目,如环保、公益实习等。
建议学生在决定出国留学时,应明确目标(如学位、实习、职业路径)并选择适合的项目类型,同时提前磨炼软能力,如跨文化沟通、自主生活与抗压能力。此外,财务规划需提早和更细致,包括预算、奖学金申请与日常支出管理。家长应作为“支持者”而非“决策者”,与孩子共同制定选校、签证、预算及紧急方案,并确保安全保障机制到位,如选有“7乘24小时国际学生支持”服务的学校、购买保险、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等等。
在留学期间,学生可通过校园职业服务、实习机会与网络关系构建,增强就业能力;家长也应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独立生活,并理解调整期可能出现的情绪挑战。总之,提前准备+共同规划+关注安全与体验质量,是现代留学成功与成长的关键路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