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9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保險相關 | 字體: 小 中 大
那時候,身邊不少曾經移民離開的同學,又或者是在加拿大認識的香港同學,都選擇回流香港,讓他們能夠再次於香港見面與聚舊。 後來,楊先生的家人也陸續返回香港。
在回到香港之後,不久之後就遇上了SARS疫情,但有很長壹段時間,楊先生都以為自己會壹直留在香港生活。 直到成家立室,有了小朋友之後,他有思考過是否需要再次“回流”加拿大,讓下壹代在壹個較好的教育環境下成長。
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開始出現“贰次回流”的跡象。
自前行政長官梁振英2012年上台後,發生了反國教運動、免費電視牌照爭議、碼頭工人罷工等事情,隨後2014年雨傘運動的爆發,開始讓他感到不太舒服,“整個氣氛都開始改變了。”
楊先生坦言感受很差,“有心痛的感覺。” 過去關注社會時事的他,也曾經就著壹些社會議題走出來游行發聲,直到空間遂漸壓縮,他開始思考再次移民的事情。
在BNO簽證仍未推出的時候,楊先生曾經跟太太商量過是否重新回去加拿大生活,但他在那邊已經沒有親人,換言之“再回流”壹切都需要重新開展。 後來太太的家人也透露有著移民的打算,當BNO簽證公布之後,他們壹家與太太的家人2022年便壹起申請移民到英國。
楊先生說,他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壹天需要再次離開香港。相對於上壹次的移民,他認為當時是處於壹個不確定的狀態,也未知道未來會如何改變,但這壹次,他是因為改變而離開,也對於要再次離開感到傷感。
“贰次回流”的現象
這些在1997年前移民到其他國家,隨後“回流”香港工作,近年再從香港出走,“回流”到當初移民目的地國家的現象,又被稱為是“贰次(雙向)回流”。
除了社會環境的因素外,也有壹些人是選擇回到外國退休。
資深傳媒人及時事評論員黎則奮是在1990年與家人移民到加拿大,他形容在“六肆”事件之後,當時香港社會的憂慮情緒湧現,身邊不少人都在准備移民。黎則奮告訴BBC,他們壹家也是在這個背景之下,決定移民到加拿大,“主要是整個社會的氣氛和大氣候。”
當時,他們壹家選擇以“太空人”的方式移民,當時40歲的黎則奮留在香港繼續工作賺錢,而太太及兒子則留在加拿大。 那些年間,他大概壹年會飛往加拿大壹、兩次探望家人。
那壹波的移民潮, 不少家庭也選擇了這種分隔兩地的方式。在獲得加拿大的公民身份後,黎則奮的家人也於1994年回到了香港。
黎則奮已於2018年回到加拿大退休
早在《香港國安法》生效之前,黎則奮已於2018年回到加拿大退休。
對黎則奮來說,自從妻兒回流到香港之後,盡管因工作關系,與香港社會時事有緊密接觸,見證著香港這壹路以來的轉變,但他沒有想過會再次重回加拿大。只是妻子的家人定居在加拿大,在她希望與家人團聚的背景下,最終也搬到了加拿大溫哥華生活。
相比起其他人,黎則奮也在訪問中坦言,自己的選擇跟香港的政治環境沒有那麼直接的關連。 他說,這些年間,也認識了壹些退休之後回流到加拿大的港人,“都是60多歲的那群人。”
殷妙仲說,有壹些人是在“回流”香港生活工作,退休之後又重回加拿大,對於這些人來說,也許“香港不是退休的好環境”。
殷妙仲曾經就加拿大的“贰次回流”現象進行過研究,他表示,這個情況在2014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之後,看到有開始增加的趨勢,但由於沒有實際對於流“贰次回流”人數的統計,故目前難以得知有多少人重新回到加拿大生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