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30 | News by: 大纪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其次是职场压力。996工作制下,年轻人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加上通勤时间,能用于经营感情的时间少得可怜。
此外,情感教育的缺失也被认为是关键因素。博主“慧海航标”指出,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使得房贷、车贷、生活开支几乎压得年轻家庭喘不过气,夫妻间的感情往往只能被一再搁置。同时,代际差异与社会结构变化,也让今天的年轻人对婚姻产生了不同的期待与承受能力,在巨大压力下,婚姻显得尤为脆弱。
相亲市场乱象:高学历群体的婚恋困境
中国高学历人群的婚恋困境以及相亲市场乱象,也是“干婚”现象日益普遍的成因之一。大陆热播电视剧《成家》便犀利揭示了相亲市场的种种乱象,例如虚假会员资料、AI合成视频甚至婚托的存在。
上海本地人“小王”,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拥有70多万粉丝的自媒体人,便是这一群体的缩影。他曾深感孤独,希望能在35岁前完成婚姻大事。但传统相亲市场的乱象让他决定另辟蹊径——利用大数据专业优势,创建了一个专为名校群体服务的相亲平台。短短一周内,便吸引了超三百份申请。
小王亲身经历了漫长的相亲之路。他坦言,66%的女生止步于第一顿饭,33%才能续杯咖啡,极少能发展到第六次约会。原本预计半年内找到对象,却持续了整整三年。这段经历让他总结出“谈恋爱最重要的是不玩猜心游戏,不做感动自己的傻事,不装大尾巴狼”的经验之谈,甚至获得了婚恋专家的肯定,认为这是高知群体婚恋观的一大进步。最终,小王幸运地与一位小他六岁的学妹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小王般幸运。例如,一位重点大学金融硕士小田,曾因轻信某高端相亲平台而缴纳1.2万元会费。该平台承诺匹配“资产500万以上、硕士学历、无婚史”的优质单身。小田在初次见面就被包装过的“高端人士”蒙蔽,随后在交往中屡次遭遇对方不顾意愿的“亲密接触”暗示。最终,小田果断拒绝并报警,警方查明该男子竟是已婚状态。法院判决平台归还会费并赔偿小田精神损失费,这也警示了婚恋平台需加强监管,揭露了婚姻市场上日益增多的诈骗行为。这种乱象无疑让原本就不想结婚的年轻人对婚姻更加望而却步,成为“干婚”在上海等大城市盛行的原因之一。
干婚的三重代价与深远影响
“干婚”作为一种新型婚姻状态,“百科密码”认为,正在以多重代价运行,其影响不仅限于个体,更波及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个体层面:长期的情感缺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调查显示,“干婚”状态的人群抑郁指数比普通已婚人群高出35%。许多人为了维系婚姻表象,不得不牺牲个人成长、更好的工作机会或社交自由。
家庭层面:代价更为隐蔽而深远。尽管82%的父母选择“为了孩子不离婚”,但研究表明,父母关系疏离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理问题发生率比传统家庭高出3倍。这种貌合神离的家庭环境,反而加剧了下一代婚恋观的扭曲。
社会层面:“干婚”直接影响生育意愿。数据显示,“干婚”家庭中80%不考虑生育,这无疑将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8.6%。同时,婚姻的功利化也在削弱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此外,现有法律框架难以有效应对这种新型婚姻状态。“离婚冷静期”等政策,在“干婚”背景下可能进一步加剧婚姻信任危机。如何量化“情感破裂”的程度,也成为法律层面的一个难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