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1 | 来源: 极昼工作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广西某电子元件加工企业车间。图源东方IC
赵炎出来拔蒜这几天,在县城寄宿读高中的大女儿趁周末回家给她打了电话。她说自己“干活都更有力气”。今年开始,高中开始强制实行双休,女儿总是挤不上回村的公交车,她为了照顾孩子,只能辞工待在家里;没想到在广东打工的丈夫也被迫回乡,他所在的工厂效益不好,倒闭了。赵炎和丈夫做了轮换,赶在麦收之前这几天出来干点农活。
然而,有些女工被家庭、母职及老人缠绕在村庄和农田,连外出打工都成为奢望。郑红说,她羡慕赵炎的人生,起码在年轻时去过那么多城市,工厂,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而她却被框在了原地。
郑红是家里的长女,母亲身体不好,干农活吃力,她早早辍学帮忙分担压力,也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每次她想外出打工,都会被母亲找各种理由拦下来,即便只是去家附近的郑州,母亲都不同意。之前有次她已经找好了一家筷子厂的工作,因为母亲的反对,她临行前不得不打电话跟人家道歉,去不成了。
大部分时候,郑红只能围着家里几十亩地打转。农活之外,她常年在村庄附近的工地打零工,给别人递砖块,她说自己比工地上任何一个男劳力都更能吃苦。她靠卖力气撑起了自己的家,供养两个孩子读完大学,帮儿子挣彩礼组建家庭,为他在郑州的新房交上了首付。
但她的身体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伤。郑红的背和腰有不同程度的劳损,患上过子宫囊肿,在多年的忍耐后做了手术,现在身体不再能承受高强度劳动,过于劳累就会出现低烧。
“高个儿”李丽在西藏做了多年生意,经常在各地跑货,卖手工艺品、玩具。她能开体积庞大的厢货车走蜿蜒的山路,胆子很大。但最近几年,她缩减了跑货的频率,每年有至少半年时间待在河南周口老家,“这几个老的要多陪陪他们,陪一天少一天”。她的父亲有肾脏的毛病,母亲也到了岁数,都需要她来照顾。
在江苏邳州,这个以种植大蒜撬动全域经济的县级市,每年夏天都相当热闹。从河南、山东、安徽涌入大批外省劳工,当地工人也到了一年里活计最多的时节。
凌晨3、4点,天际稍泛青白,镇子的零工市场上就挤满了人。有跟随劳务公司的“正规军”,也有像刘保平这样的散工。他是安徽人,听别人提到邳州有拔蒜的活,给的工价不错,在短视频平台上搜了地点,拎上几件衣服就赶了过来。
刘保平53岁了,进厂也勉强,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干点活。郑红比他小1岁,原本也是工地常客,但自从“清退令”(从2019年开始,多地陆续发文,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作出管理和限制。例如上海,明确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工作业。)在各地炒得沸沸扬扬,作为女性农民工,她成了超龄人员。刘保平的许多年长工友也失去了工作机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