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1 | 来源: Newtalk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些“生化机器昆虫”可透过电刺激控制,例如蟑螂与甲虫等昆虫成为潜入监视用途的工具。
黑色大黄蜂微型无人机由Teledyne FLIR制造,这款仅手掌大小的侦察无人机专为战场前线设计,具备即时影像传输与夜视功能,可在隐蔽情况下提供关键情报。(图/USDoD)
侦监、情搜成个人与集团犯罪使用
另一方面,蚊子无人机用途不只局限于国防,技术也可能释出给民间,但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科技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研究员布雷斯尼克(Sam Bresnick)说:“一般民众可能会拿来偷窥邻居或监控特定人士。犯罪分子甚至可能用它来潜入公司或住家,观察目标输入密码等行为。”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资深国际防务研究员希斯(Timothy Heath)也认为说:“如果中国能量产这种蚊子大小的无人机,应该会倾向将它们用于情报搜集、监视与侦察等任务,尤其是那些大型无人机无法进入的空间,例如室内场域,”
蚊子无人机缺点:电池寿命不长飞行距离短⋯⋯
尽管蚊子无人机潜力可观,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像这款这种极微小机种,目前在战场上的实际用途仍相当有限。
美国非营利组织杜鲁门国安计划(Truman National Security Project)资深研究员 Bryce Barros 说:“由于容量有限、飞行距离短、电池寿命可能不长,这款蚊子大小无人机对战时侦察的影响应该相当有限。”
此外,希斯还认为,若要长时间进行监控,操作者必须不断替换无人机、充电、重新部署,并同时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而这一切都得在靠近目标的范围内完成。
无人机的微型化趋势军民两用与非对称作战
另一方面,许多高度安全的设施内都设有无线通讯干扰系统,即便无人机能够穿过窗缝飞入,也可能因无法接收指令而失效。
科技进步让感测器、电池与其他零组件能够装入越来越小的机身中,使无人机得以朝向更轻巧、精密的方向发展。
微型化带来各种可能性,长期来看可能可成为低成本飞弹替代方案,到应用于搜救行动等,但同时也引发对个人隐私与犯罪滥用的疑虑。
而中国军方此次发表的蚊子无人机中最值得关注的,或许是这类无人机如何被中国纳入“军民两用无人机”战略,小型无人机如何能为中国在面对传统大型部队时提供战略优势。
发展无人机、人工智慧与非对称作战领域即是中国发展智慧战争的拼图之一。
中国意图“在智慧战争中抢得先机”
中国确实稍早也发表一款外型酷似保温瓶的微型无人机,重量不到一公斤,设计用途为支援解放军步兵部队作战。
尽管体积轻巧,这款无人机因采用同轴双旋翼设计,可承载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物资,内建神经处理器具备人工智慧引功能,让单一操控者能同时指挥多架无人机。
这款被中国宣称为“首创”的无人机,具备静音飞行、可折叠旋翼与模组化弹舱设计,能因应侦察与攻击任务。
在攻击模式下,最多可搭载三枚手榴弹,并能用 35 公釐榴弹发射器投射升空,快速展开行动并延伸打击距离。据中国官方指出,这项新武器是无人作战编组技术“阶段性跃升”的一环,体现在“智慧战争中抢得先机”的军事战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