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2 | 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任正非 | 字体: 小 中 大
创业不老
2016年,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华为成功的秘诀,他说:“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可以覆盖到数字能源、智能汽车、消费者终端、软件基础设施等一个又一个“城墙口”。在这些新业务的布局上,任正非依然是灵魂人物。
2014年,智能手机在国内基本普及,手机等消费者终端业务却一度不在华为的战略主航道内。也是在那时,很多人认为:任正非老了,还是传统的“管道工”思维,觉得终端不是公司重点,做终端只是为了把华为的管道撑大。就在这时,任正非接受了《福布斯》的专访,谈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等当时最新的热点,并提出华为消费者业务要敢于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说华为out的人落空了,任正非和华为与时俱进的能力不能低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写文章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以下简称鸿蒙)的发展也离不开任正非的强力支持。鸿蒙正式立项于2016年5月,但真正迎来发展的转折点要到2018年初。
鸿蒙负责人王成录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鸿蒙刚开始是在软件部内部立项,直到2017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快速增长,以20.4%的市占率首次登顶中国第一。任正非却很担心:业务怎么增长这么快?有没有风险?抱着疑问,任正非带着助理逐个听各个部门的汇报。
·2019年10月18日,王成录在2019中关村论坛上演讲。
在华为北京研究所,王成录代表软件部门汇报。他向任正非传递了一个想法:将来,华为消费者业务可能做到上千亿美元收入,规模越大,越经不起波动;根基不在自己手里,太危险。听完王成录的想法,任正非说:好啊,鼓励你们(把鸿蒙)装到车里,装到电视里。
任正非的认可意味着什么?只有结合当时业内的发展才能理解——彼时,国内市场被安卓和IOS瓜分殆尽,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已研发软件操作系统四五年,却遭遇重重困难。华为高层虽然觉得鸿蒙的技术方向很好,但也认为实现难度太大。
不过,在王成录向任正非汇报后,鸿蒙项目从软件部内部项目升格为公司项目。
“他老人家骨子里是很开放的。”王成录这样评价任正非,在他看来,任正非的认可还有一重要意义,“我们有机会去打造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20年的底座”。事实也的确如此,几年后,华为入局智能汽车市场,部分产品正是搭载的鸿蒙。
·2025年6月16日,江苏常州,华为鸿蒙智行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