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2 | 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任正非 | 字体: 小 中 大
情怀不老
长期以来,任正非恨不得在公众视野中隐身。2018年,他向深圳市委、市政府申请,在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先锋名单中去掉自己,原因是“想集中精力搞搞华为”。2019年,孟晚舟发了一篇公开信,声情并茂地诉说自己被加拿大(专题)拘押一年的煎熬、挣扎。这封信获得无数点赞,任正非却在采访中批评女儿:“全国人民都忙着要干活,要创造财富,争取改善自己的收入,不能消耗太多精力来跟她一起感受。”
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任正非,有着中国传统实业家的典型风格:低调、实干、身负家国情怀。
吴春波研究华为企业文化时注意到,1996年的《华为文摘》中有篇短文《谁是英雄》,其中写道:“爸爸只要一有空就会让我坐在他膝盖上,给我讲董存瑞、杨靖宇、刘胡兰、王二小的故事,大概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孩。”这篇文章的署名是“晚舟”。任正非还推荐给员工很多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影视剧,如《觉醒年代》《亮剑》《绝密534》《甲午战争》等。“任正非是一位典型的英雄主义者,他的身上几乎充满所有的英雄主义元素——血性、悲壮、理想。”吴春波说。
王成录也提起,对于鸿蒙系统,每个领导关注的点不太一样。“余总(余承东)考虑的是对现有商业的贡献。小徐总(徐直军)可能除了商业贡献以外,还希望华为利用这个机会转型,把相应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来。老板(任正非)关注成熟度,他希望鸿蒙能大规模使用,给中国移动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作出贡献。”
这种要为国家做一番贡献的情怀,深深影响了任正非的战略决策。2003年,他一度准备以100亿美元把华为卖给一家美国公司,让中国人戴着美国“牛仔帽”,曲线走向全世界,后因对方董事会换届,收购未完成。那时,他就预感到:“迟早我们是要与美国相遇的,我们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这个准备就包括芯片。在2003年美国公司思科起诉华为后,他找到当时在华为崭露头角的何庭波,让她研发芯片,并告诉她:“华为做芯片,是为了别人断我们粮时有备份系统用得上。”
2004年,华为旗下的海思公司成立,任正非大手笔拨给何庭波2万人和每年4亿美元的预算。之后的8年里,海思先后发布了手机应用处理器K3V1和K3V2,但结果都不理想。何庭波说,任正非当时也很着急,但他的反应不是“别花这钱了”,而是“必须花掉”。他问何庭波:钱怎么花得这么慢,花得这么少啊?
·2025年4月6日,位于武汉的华为海思光电子现代化生产工厂。
任正非的使命感深深感染了何庭波,也正是因为这种使命感,才有了2023年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S芯片“横空出世”。也因此,一度,网友们称任正非为“民族英雄”。
任正非却拒绝这样的称号。他说:“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我从来都不想当英雄。”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次采访中,他不吝对海思研发人员的赞美。当主持人说他们“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几乎像一个英雄一样”时,任正非特意修正了她的话,说:“(他们)本来就是英雄。”
英雄不老,他的皱纹里刻着每一场战役的荣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