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來源: 鳳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披集口中,去年賽塔的解職風波便是“壹個詭計”,因為賽塔對他的任命經過了各大機構的層層審查,最終由國王批准。這不由令人懷疑是政敵故意“挖坑”、讓披集通過審查,最後成為拿下賽塔的依據。
今年佩通坦遭遇的危機雖然情節不同,但“雙簧”邏輯頗為相似。泰柬邊境沖突期間,佩通坦的外交斡旋與軍方的高度戒備明顯不同調。正是出於內外壓力,稚嫩的佩通坦在老辣的洪森面前“禍從口出”。與邊境緊張局勢被同步拉高的,是民間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對佩通坦的不滿。
◆泰國關閉了泰柬之間的邊境口岸。
雖然軍方高層始終未與佩通坦撕破臉,泰國國王也批准了佩通坦改組內閣的建議,但保守派主導的上議院卻能夠單獨行動,向國家反腐敗委員會和憲法法院送上“司法武器”。於是壹天內,佩通坦經歷了戲劇般的波折起伏,終究被對手扼住政治命運的咽喉。
2023年他信結束15年海外流亡、返回泰國,被視為為泰黨和保守建制派兩大宿敵“大和解”的信號。為泰黨在選後牽頭組建聯合政府,賽塔更是不惜得罪進步派與改革派陣營,同自豪泰黨等保守派、親軍方政黨開啟合作。
只可惜,這壹表面和諧終究走向破裂:為泰黨推出的兩位總理接連遭到伏擊,他信與保守派圍繞內政部長等要職的權力之爭上升為公開矛盾,他本人更因拾年前的言論再遭訴訟。
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盤通·帕瓦卡潘認為,佩通坦遭解職可被視為對手的“第壹場勝利”。對於政局走向,帕瓦卡潘斷言:“國會將選出壹位新總理,為泰黨可能再維持壹段時間,但不會很長,不會超過叁個月。”
憲法法院的行動意味著解散國會、提前大選等情況不會在短期內發生,為泰黨和保守派共同的對手——人民黨的“顛覆性”設想也就不會實現。在此情況下,泰媒普遍預測76歲的為泰黨老將、前年大選黨內第叁順位總理候選人猜卡森·尼迪實裡將被提名為繼任總理。
再換壹個“補鍋匠”,既不會平息政壇動蕩,更難以平息民間對當權者的不滿。站在保守派的角度,曾在英拉政府擔任司法部長的猜卡森並非最佳人選。面對民間要求打破官僚體系、資本家壟斷的呼聲,帕瓦卡潘認定為泰黨“既無勇氣也無能力”,人民黨則屬於“有勇氣但無能為力”。
過去20年,泰國政治早已陷入“死循環”:先是出現軍事政變,接著建立民選政府,然後進行街頭抗議……如此往復。距離2023年“還政於民”不過兩年,兩任總理先後成為這個循環的“犧牲品”。外部面臨特朗普(专题)的關稅威脅和區域競爭壓力,內部又有制造業萎縮、家庭債務高企,泰國卻似乎只能在既有循環中自我消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