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新人沒機會了”,近期成為行業熱議話題。
“在2023年下半年,紅果剛剛起步的時候,平台編輯會主動和編劇建立聯系。”任小涵說,現在情況反過來了,即便開通了白名單,紅果的審核也愈發嚴格,審核集數從原來的10集變為了30集,多位編劇反映過稿率也明顯下降。
新人編劇想要在紅果簽約、過稿,除了持續申請、投稿,掛靠大編劇工作室成為更普遍的選擇。任小涵曾擔任過九州主編,“每天打開郵箱就是‘99+’未讀郵件,更不要說紅果壹天能收多少稿件,但其中99%的劇本可能都不能用。”
編劇壹夢的工作室在西安,如今旗下有20名編劇。“這幾年找我的編劇少說也有幾百名,但能留下的就這20個。”壹夢說。
而且,紅果趨向於“緊握內容”。
上線初期,編劇多通過承制方與紅果建立聯系,紅果提供同為抖音旗下的番茄小說的IP資源,承制方主導劇本開發和拍攝。2024年,紅果的免費模式主導市場後,它開始與部分編劇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編劇可獲得10%到20%的分成激勵。
直至2025年分賬模式擴大化,紅果變成了編劇與承制方的雙選平台。編劇改編番茄小說IP成劇本,上傳30集試稿,審核通過並完成評級後,編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本,紅果支付保底費用。承制方在後台選擇劇本,劇在紅果播出後,平台產生的收益會持續給編劇及承制方雙方分賬。
5月底,抖音內部成立了“短劇版權中心”,徹底打通番茄小說、紅果、抖音叁個APP的短劇生態。
攝影:姜辰雨
通過分賬,提高編劇在產業鏈中的權重,使其圍繞番茄小說IP制作劇本,紅果正在通過對內容的“控制”,築起自己的護城河,這也被行業認為是“去中間商”。
今年上半年,紅果已跑出12部觀看量破10億的短劇。在其中的10部劇的數據海報上,能明顯看到“改編自番茄小說”的標注。在編劇群體中已形成共識:改編的過稿率要遠高於原創。雖然同質化、“壹本多拍”已成為常態,但剛入行編劇的第壹課,都是研究紅果的爆款。
身處紅果的編劇都明白,自己只是這個“流水線”上的壹個“工人”,但每壹個都只能“困”在其中,無法脫身。
草創時代
九九、壹夢、任小涵都是在2022年到2023年期間,進入了短劇市場。這早於紅果上線,2023年8月,紅果才正式推出獨立的APP。他們的共識是,現在與當時相比,編劇的卷度不是壹個級別,“那時候隨便寫寫,就有人買單”。
但隨著時間推移,分化越嚴重。在紅果免費策略成為市場准則之後,爆款就成了編劇“定價”的唯壹衡量標准。這對於不少晚來的編劇來說,是壹座跨不過去的大山。
九九在入行之前是標准的傳統影視人:科班出身,做過長劇和電影,擔任過編劇和導演。有段時間缺活幹,她在朋友介紹下才開始寫短劇。“當時壹部劇本就是伍六千塊錢,很便宜。但是也很簡單,壹集大概就350到400字,100到120塊錢,壹個本子60集左右。”九九說。
2022年下半年,短劇行業還是以男頻短劇(以男性為主要受眾)為主。九九寫了壹段時間“最強贅婿”“歪嘴龍王”類似的作品,但與個人審美傾向不符合,壹直不得法。直到2023年初期女頻短劇出現之後,她全面轉型,終於出了爆款。
“有了爆劇傍身之後,就開始肆伍萬、伍六萬這樣往上漲了。”九九說,直到現在,她的劇本保底費用是10萬元。看到了行業的發展態勢,2023年3月,她成立了工作室。-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