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改編IP有小說數據打底,改編速度快,(相比原創)過審率高。”壹笑乘歌分享了她在改《神算小財神》時的節奏,“80集劇本7天寫完,比原創快壹倍。”
“盡管紅果並不拒收原創劇本,但是實際操作中,原創和改編相比,過稿幾率只是後者的幾分之壹。”2023年底進入短劇行業的編劇任小涵說。
至於像《家裡家外》這種原創型的精品短劇,有編劇提到,這本質上是“長劇思維+短劇節奏”的實驗,需要專業演員和高預算來支撐。但紅果多數項目仍是“低成本快周轉”,普通編劇寫“萌寶”“甜寵”等傳統題材要更實際。
來源:視頻截圖
《家裡家外》證明著短劇可以突破的天花板,“但大部分編劇還在30集過稿線上掙扎,更別提參與這類千萬級項目了。”上述編劇說。
“紅果力推改編當然有它的考慮,它想基於番茄的IP庫建立起護城河來,”任小涵分析道,“但是編劇做紅果最大的壹個困境是什麼?小說已經跟不上改編的速度了,90%以上的小說是沒有辦法改編的,適合改編的就是那麼幾本,然後就來來回回去改,其實內容上很匱乏。”
比如,在網文世界裡,很受歡迎的古風、仙俠類題材,在短劇圈並不受“待見”。因為制作周期長、成本高,只是簡單特效就得花幾拾萬元,根本無法匹配短劇以天、周為單位的生產效率,所以大部分承制方和編劇都會在創作階段規避掉此類題材。
抄“成風”
在紅果的內容體系驅動下,整個行業如同壹條流水線運轉。壹些收稿平台的坐班編劇,1萬元左右的固定薪資,每月需要產出1~2個80集本子,並且明確被要求必須按平台指定IP或爆款模板創作。
承制方競相選擇向平台購買具有“爆款相”的原著IP進行改編創作,僧多粥少,這也催生了“壹本多拍”。
編劇群體也因此趨向於“同質化”。壹笑乘歌改編的《嫡女風華》,光競品就有7個版本,這使得承制方選稿時可以“貨比叁家”,門檻提高,劇本自然也會被壓價。
行業的“體感”變化是紅果的過稿率在明顯降低,有媒體測算,行業整體的過稿率已下降至20%左右。紅果並未對外回應過此事,但實際發生的變化是,投稿審核集數從10集提升至30集,編劇的寫作“沉沒成本”翻倍。
來源:AI生成
番茄小說後台並不會限制IP改編次數,IP改編權並不與編劇壹壹綁定,壹個優質IP被改編幾拾次都是常見的現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