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风险社会》
[徳]乌尔里希·贝克 着 张文杰 何博闻 译
译林出版社,2018-02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少鹏也提出,过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框架下,职工只需要把孩子留在保育院里即可。市场化转型之后,和再生产(包括家务、育儿、照料)有关的职能退回社会,也就是退回个人和家庭。而绝大多数家庭只能依靠家庭内部分工来解决问题。这意味着,再生产风险很大部分必须由家庭承担。
父母对孩子在养育上的“托举”,其实也折射出这一难题,即家庭为再生产(育儿)付出巨大的努力。邓传理在黄圣依小时候,就对她进行了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包括规划学习方向,安排艺术与体育课程,帮助她积累资源;对女儿婚姻不满意,却默默地给她购置了钢琴和冰箱,送了一套北京的新房;带外孙十年,让黄圣依专注演艺事业。即便是到了74岁,她也为帮助离婚后的女儿增加公众好感度而进入综艺节目,并为上镜好看而减重8斤。她在上节目期间依然坚持爬山,来显示自己“还是能够和她一起走完最后的路”,“以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对她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支持”。
黄圣依在综艺中。(图/《乘风破浪的姐姐》)
邓传理对黄圣依的“托举”,在今天看来正是非常普遍的“精细育儿”和“密集母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曾经指出: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每个家庭因此而为市场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孩子从小就明白,拿高分是用资源换来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云杉也谈到,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普通民众都习惯了向上流动;然而,今天教育作为传统的上升通道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中,家长不允许孩子失败,也不接受孩子平庸。就这样,防止下滑和力争向上,成为所有阶层在代际传递当中的日常焦虑。这导致了邓传理的“托举”在女儿成年后依然没有结束,不仅延续到了婚嫁,还延续到事业和孙辈的养育上。
需要浅层的感动,更需要深层的变革
和“托举”一词类似,“接住”在流行文化中的使用也超越物理动作,常常用以表达情感支持、心理认同和社会互助。
例如,心理学者武志红就这样谈到“接住”,他说:“当我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就是一股能量,能量被接住的时候,有了回应的时候,就从中性的、灰色的能量,变成了光明的、彩色的能量。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就会变成黑色的、破坏性的能量,会继续向外,变成不满、愤怒、对外部世界的攻击甚至是破坏。”他认为,回应(接住)是爱和力量的来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