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來源: 綜藝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聚焦內涵
在司法故事裡觸摸人性溫度
《以法之名》開播後口碑不俗,不少觀眾驚呼“敘事尺度夠大、夠真實”。總制片人高金璽認為,影視創作若壹味盲目追求內容尺度,忽視作品內涵與情感承載,即便有“超乎想象”的內容,也難在市場取得理想成績。“尺度與力度並非孤立存在,贰者需為情節、內容與主題服務。若情節缺乏內涵支撐,尺度和力度就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毫無價值。”
高金璽
傅東育分享該劇破題思路,即從人物出發進行創作。“寫人的故事、人的情感,抓住這壹點,作品就會比較動人。”《以法之名》通過70余個角色,描繪司法系統眾生相:有人為權力出賣靈魂,有人困於灰色地帶,有人為正義燃燒生命……劇集以獨特視角和深刻洞察,展現司法系統內部復雜生態與人性掙扎。在傅東育看來,“刀刃向內”是自我認知、自我覺醒的過程,“既嚴酷無比,又溫暖人心。”劇中強烈的矛盾沖突,將人物置於強戲劇化情境:當面對善與惡、對與錯的艱難抉擇,甚至自身陷入難以轉圜的困境時,他們將何去何從?
在敦淇看來,壹部好戲應具備叁個層次:對號入座、情感共鳴、靈魂共振。“希望觀眾觀看《以法之名》後,能達到靈魂共振層次,內心被深深觸動。”他也希望該劇能引發觀眾更多思考,促使大家關注法治建設、關注人性善惡,在社會層面產生積極深遠影響。
圖片:豆瓣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