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來源: 新潮沉思錄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那些毫無意義的暴力情節,不明所以的黑豬拱人畫面,完全沒有服務於故事主線或主題表達,更像是參演的大花小花們,為迎合所謂“主流”審美,向進步主義遞交的投名狀。演員們的表演,看似政治正確且演技在線,實則像極了那些年苦於拿不到奧斯卡獎項的小李子,樂於通過搔首弄姿、擠眉弄眼的誇張表現,恨不得將眼珠子都“蹦”出來,以證明自己會演戲。這種表演與其說是在塑造角色,不如說是為了瞄准時勢及個人職業發展的潛在需求。
這種被情緒與奇觀堆滿的敘事,最終徹底導向了宣傳與宣泄,而非對社會問題的真正探討。導演似乎從未深入思考過:被剝削階級,壹定要通過被剝削的場景來展現嗎?暴力,只有暴力的形式才能表達麼?進步主義,是否只有通過苦難來表現其正確性?這也暴露了主創的短板,擅長拍攝商業片、江湖片的導演,其實無力真正體察性別與社會結構的深層次問題。
對無產階級悲情的憑空捏造,對精英階層、職業的“施舍”的渲染,必然會引導受眾得出“只有闊太太才能拯救女性”的荒謬結論。而對於更為宏大的社會結構、歷史革命等主題,導演既缺乏呈現的能力,也沒有深入挖掘的意願,甚至對當時黃土高原上真正開展的階級、性別革命實踐,想必也缺乏足夠的認知與共情。
當影片的核心目標鎖定為城市宣傳時,其最終淪為壹部城市宣傳片也不足為奇。於是,壹場在全世界都堪稱罕見的滑稽場面出現了,壹部本應反映女性悲慘境地的電影,其取景地居然成了網紅打卡景點。鋪天蓋地的文旅廣告、詳細的打卡指南,清晰地告訴我們,這絕非女性電影的勝利,更不可能是女性群體的勝利,而是精英主義的勝利,是特定政治形勢下的宣傳勝利。
它與社會進步無關,也與城市的真實歷史無關。將城市形象與進步主義強行捆綁,最終只能倒向壹種城市主義的狹隘敘事:仿佛是城市本身給予了性別平等、群體解放的機會,而非群體自身的抗爭與歷史進程的推動。-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