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来源: 明星资本论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成年人的身体尚且支撑不了高强度拍摄,更何况是抵抗力本就较弱的孩子,他们的身体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熬夜、淋雨、长时间暴晒这些超出负荷的消耗,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当下的煎熬,更可能留下未来的健康隐患。
曾拍过奥利奥广告的小沐晨是一个童模,从3岁开始接广告,小红书主页满是精致的照片和视频。可今年一次拍摄中,她因情绪激动突然晕倒,做了开颅手术。
表面光环下,这些小演员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而日薪超过家长的小孩,也有可能沦为家长赚钱的工具。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台湾童星纪宝如的人生被奶奶掌控,为了让她一直当 “童星” 赚钱、逼她打抑制成长的针,如今 63 岁的她,身高永远停留在 149 厘米。
被称为“年画娃娃”的邓鸣贺6岁开始上春晚唱豫剧,一次演出后确诊了白血病,8岁就在家长的持续”消费“中离世,但是家长为了维持家族“生意”的运转,开始按部就班地培养妹妹接替哥哥的工作。
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曾有一段视频引发全网愤怒,在广告拍摄现场童模妞妞因为动作慢,被身后的妈妈抬脚踢向她的腿部。镜头前的精致可爱,背后是孩子被当作 “摇钱树” 的粗暴对待。
2015年“限娃令” 出台,未成年人参与演艺工作本就成了敏感领域,可随着短剧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对小演员的需求陡增,童星梦看似触手可及,背后的隐患也逐渐显露。
片场催熟、成人剧情,小演员心理健康需关注
小演员阿利的爸爸对拍戏给儿子带来的改变颇为欣喜,上四年级的阿利曾因踢球没天赋而受挫,接触演戏后却意外地顺风顺水,跑组一年多,整个人变得开朗自信。
但像这样因演戏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的案例是少数,孩子在片场的经历,更像一场提前闯入成人社会的试炼。
芊芊妈妈观察到,在剧组待的越久的孩子,似乎变得越“圆滑”和“油腻”,心理以及性格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芊芊拍过一个主角是小太后的短剧,剧中满是阴阳怪气的台词,“拍完之后,她日常说话的时候也常常会冒出类似语句,戏内戏外的情绪变得难以分辨。”
妙妙的变化更让她的妈妈揪心。“连续拍完 50 集哭戏后,孩子的性格变得格外敏感。以前摔倒了拍拍屁股就爬起来,现在却会下意识掉眼泪。”妙妙的妈妈认为,“其实没有什么原因的硬哭是不符合语境的,观众看多了也会累,之前妙妙演的、大家反馈比较催泪的短剧,其实并没有什么哭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