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来源: 喵喵娱乐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姜文 | 字体: 小 中 大
能不能演出“人”的感觉,而非“符号”的硬贴标签,是衡量演技成败的关键。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银幕上不同演员塑造的青年毛泽东,各有怎样的特点和优势。
侯京健:沉潜多年,演技与历史人物深度融合
侯京健第一次出演毛泽东是在2010年,彼时他尚未被视为特型演员。
然而十余年间,他数次在主旋律大剧中担纲青年毛泽东的角色,从《伟大的转折》《秋收起义》到《觉醒年代》《春晖》,他的表现愈发老练,不断突破“形似”而走向“神似”。
他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不追求表面的模仿,而注重气质和内核的还原。
他演的青年毛泽东,说话不刻意压低音调、动作不僵硬复制,但在目光、节奏,甚至辩论场上的逻辑张力中,都自然而然地展现出这位青年思想家的锋芒与胸襟。
《春晖》中他与蔡和森的对手戏、与革命母亲的情感互动,都把青年毛泽东复杂、深刻的个性表现得极其细腻。
看得出,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侯京健也拿出了百分百的热忱,展现了自己对伟人尊重和深刻剖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