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來源: 歷史其實挺有趣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祖龍,神話中的龍族祖先,在這個語境裡,特指始皇帝本人。
也就是說,這個來獻寶的人,他是假意獻寶,實際上是想要借這個機會來辱罵始皇帝。
使者聽他罵人,拾分震驚,這膽子太大了,這不是誹謗君王,謀逆之言麼?使者立刻呼喊士兵把他拿住。
但是這位老兄,身法非常快,話剛說完,他就鑽到兩旁的人群中,消失不見了。
看得出來,百姓好像對始皇帝沒有太多的好感,有些人鋌而走險跑到隕石上去刻讖語,有些人更是以命相搏沖撞巡游的隊伍,只是為了在始皇帝面前表達自己的不滿,似乎,天下苦秦久矣。
的確,在秦朝統壹之後,始皇帝就頻繁的大興土木,當然我們說,修長城也好,修靈渠也好,其實這些工程從長遠角度來看,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但是因為工程浩大,用的人太多,生產力必然會遭到嚴重破壞,生產力壹被破壞,經濟就會出問題,據說始皇帝執政晚期,民間物價飛漲,壹石米竟然就要賣壹千六百錢。
(兵馬俑)
歷朝歷代都說始皇帝拾分殘暴,說他修建阿房宮,驪山墓,說他焚書坑儒,實際上始皇帝焚的書,大部分在皇宮都有副本,不是說燒掉了就沒有了,至於坑儒士,太史公記載的很明白,是“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意思是,始皇帝當時坑殺的,是術士而不是儒士,但是這些術士,他們也“皆誦法孔子”,說白了他們既是術士,也是儒士,那麼據此來說,坑儒確有其實。
至於阿房宮,近兩年考古上有很大發現,最大的發現就是其實這宮啊,還沒來得及建成,始皇帝就駕崩了,所以只有壹個地基。
那很多讀者說,既然只有地基,那就不能算大興土木了。
實則不然,因為雖然阿房宮沒建成,但是為了修建阿房宮,前期的准備工作可都是已經做下去了,民夫也招募了,材料准備了,石頭啊,木材啊,都從全國各地往鹹陽運,這同樣是勞民傷財,花費巨大的。
何況,雖然阿房宮沒蓋,可是別的宮殿沒少蓋,在鹹陽周圍建造的宮殿,足有贰百柒拾座,而且還只多不少,而且這些宮殿還有配套的甬道,這又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了。
事實上,史家,史官,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有他們的學派背景,比如儒家天然的對法家秦政持批評態度,乃至於個人經歷,甚至寫史者的好惡,比如太史公,因為他個人的遭遇,他對他所記錄下來的古代帝王,基本都是持批評態度的,而後世的評價往往基於當時的價值觀和需求,漢朝為了證明自己取代秦朝的合法性,必然要強調秦的暴政和失道,如果我們只認可這種說法,那始皇帝自然就是暴君。
作為封建時代的第壹位君主,始皇帝的功業是宏大的,開創性的,但是,他實現功業的手段,是殘酷的,代價是巨大的,秦朝的興盛和滅亡,都落在了始皇帝壹個人的身上,這種強烈的矛盾性,就會使得任何單壹緯度的評價,比如說他完全好,或者完全不好,都會顯得過於片面。
那麼,如果想要全面,立體的了解始皇帝,了解秦朝的滅亡,推薦您閱讀羅叁洋老師的力作《失敗的勝利》。-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