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编舟记》剧照
近年,部分高校撤掉了部分人文社科的专业。以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为例,今年3月初,复旦大学宣布进行重大学科布局调整,将文科生招生比例从此前的30%-40%缩减至20%,在该校2025年招生计划数3820名中,人文社科名额为776人,占比20.3%。四川大学在2024年一次性撤销31个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广播电视学等文科专业。
娜娜也一早关注到了高校文科专业“优化调整”的趋势。哪些领域可能被人工智能重塑?看着身边理科的同学纷纷涌入人工智能、计算机等赛道,娜娜不禁感慨:“我们这个时代的是倾向科技的。文科生怎么破局?仍需进一步摸索。”
这趋势让沈佳和同学早早开始担心,“文科生缩招,分数又相对高,那些成绩没有很突出,或者说中等中下水平的同学应该怎么办?”
这个担忧在当下成为了现实。沈佳所在的湖南省,2023-2025年高考历史类录取控制分数线连续三年显着上涨。历史类本科线从428分、438分升至446分,三年累计上涨18分;特殊类型控制线从482分、496分升至503分,累计上涨21分。
历史类分数线的上涨让不少考生心生疑虑: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好大学更难了?
图源: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李俊是某全国知名教育机构的报考指导老师。他留意到,今年部分省份的历史类分数线比物理类高不少,其中有省份分差在30分以上。根据他所在机构的统计数据,可供历史类学生报考的院校只占30%。这意味着,可能“文科生今年比较难选(专业)。”
正是因为这些趋势,让沈佳动摇了对法学的爱好,“感觉自己对比较热爱的专业没以前那么纯粹了,现在可能会抱着要不要选那种比较好就业的专业,虽然不是很喜欢,但是可能最后又是会选法学。这种纠结让我很苦恼。”
02
“第二次高考”
一条通知,点亮了小黄的手机屏幕。点开评论区,是她发布的帖子,“文科生读中医专业需不需要很多化学知识”,涌入了十余条回复。
答案五花八门,“需要”与“不需要”各执一词,更多的则是直白的“劝退”——“首先不要学医,其次不要学医,最后不要学医”。然而,这些答案却让她陷入了更深的困惑。
这并非孤例。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让高校在读生及职场人的“一手经验”触手可及。对小黄这样的高考生而言,相较于长辈基于“稳定”的考量,学长学姐们的分享显得更具参考价值。那是因为,“他们当下的处境与我更接近”,小黄告诉南风窗。
《你好,旧时光》剧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