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3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图源:新华社发(许传宝摄)
沈佳最想报考的,是法学专业,其次是语言类专业。但她从一些网络公开的讨论中了解到,这两大类专业都不是目前求职市场上的热门文科专业,“特别是语言类专业,感觉未来真的不是很明朗,名校毕业出来找工作也很难”。
在这个背景下,家人希望沈佳可以报考财会类专业,“相对来说会比较好就业”。沈佳的父母都在从事财会相关工作,他们认为,如果女儿日后也从事和自己相关的工作,自己以前吃过的亏,踩过的坑,都能给女儿提供指导和经验。他们对女儿的期待,就是像沈佳的堂姐那样,财会专业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过上了世俗意义上稳定的生活。
“但我(对财会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沈佳跟南风窗说。她了解过,而财会专业要考的CPA等相关证书,让她觉得索然无味。最关键的是,财会专业要学高数,但“高中数学对我来说就非常困难,是我所有科目里成绩最不好的一门”,更不要说大学数学。
《追光的日子》剧照
面对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往往面临兴趣与就业前景的双重考量的情况,李俊建议,首先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可以采取“冲稳保垫”四个梯度的策略,并对45个平行专业组进行选择排序。
想学法学的娜娜,就与身为高校法学教师的父亲产生了分歧。父亲建议报考法学传统强校“五院四系”,认为其专业更精深;而娜娜则更青睐综合类大学:“那样的校园生活可能更丰富。”
关于报考学校和专业的纠结。李俊透露,他所在的机构一般建议考生优先考虑选择好的大学。他解释道,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还有多次转专业的机会,即使最初选择了一个不是最理想的专业,仍然有机会调整。因此,报考机构一般倾向于建议学生优先冲刺好大学,而非过分纠结于专业的选择。这一策略对于文科生尤为适用,因为相比之下,学校的重要性可能超过了专业本身。
04
文科生尚存的理想
填报志愿的焦虑如同闷热的夏夜,娜娜忆起高三寒假那个充满希望的下午。回校宣讲的学长学姐们眼中闪烁着光,分享着精彩的大学生活。那一刻,娜娜的心被憧憬填满:“真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去心仪的大学,读热爱的专业。”然而,当梦想近在咫尺,无数现实的引力开始拉扯:专业的冷热、就业的得失、地域的权衡。
对于女儿如今在专业选择上的纠结,作为高校法学教授,在齐叔看来,父母不能为了好就业、多选专业强迫孩子学习理科。他告诉南风窗:“相对而言,文科在升学选择面、毕业出路甚至赚钱量,不如理科。但是,文科并不是无用。试想一下,没有法律,没有经济规划,没有财务管理,没有文学艺术,社会将会是如何。社会是不可缺少文科生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母亲以亲身经历开导她:“我刚工作时,外语、新传比汉语言吃香,没想到现在全反过来了。”这番话传递着行业的潮汐变幻,也鼓励着娜娜:唯有客观审视,方能做好当下的选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