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4 | 来源: 腾讯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那里,一些人通过灰色手段挖掘皮套下真人的身份信息,包括他们成为“管人”之前的网络事迹或社交媒体账号。管人的真实生活被称为“塔”,人肉并曝光这些信息被称为“冲塔”。
伊佳芎一开始本不想关注这些,但微博多次将关于塔的信息推送到她眼前,几番过后,她忍不住点开了。
厕所给了像她一样的粉丝一种看到了独家信息的“特权感”。伊佳芎还发现,“管人”的花名会随着“冲塔”结果变化。比如有一个“管人”的皮套形象是一只人形狐狸,所以最开始他的花名就叫狐。他的负面私生活被曝光后,厕所里对他的代称花名变成了夜壶的壶。
在厕所里,大家都会努力幽默、抽象,哪怕是残忍恶毒,也会包装在“幽默”的外壳下。有一段时间,厕所里流行一种叫做“定型文”的东西,比如把肯德基疯狂星期四v我50的文案修改,配上很多奇怪的 emoji,用来吐槽某个管人,之后,赞同者会在评论区疯狂地复制,以此形成狂欢。
伊佳芎一边觉得看这些不好,一边又忍不住继续看下去,时间久了,她被自己的窥私欲吓了一跳。同时,她又感觉自己在被一些“向下的”东西煽动。
她从小算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没有做过违纪的事情,老师说自己几句不好,就觉得天要塌了。但在厕所待久了,看着那么多人轻视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伊佳芎原先的世界观开始松动。
看到其他厕妹在管人厕里书写通过抽烟、喝酒、性爱等方式宣泄情绪,伊佳芎有一种,“如果我现在压力很大,我也可以通过做这些让心情得以缓解”的暗示, “厕所总体的氛围,就是在暗示向下的自由也是被允许的。”有时候,伊佳芎脑海里会闪过抽烟、喝酒,甚至做更出格事情的念头。
“不能继续这么滑坡下去”,伊佳芎意识到厕所的负面影响,退出了自己巡游了两个月的厕所。恰逢上海封城结束,她也逐渐回归日常生活。三年过去,时至今日,在国外读大学的伊佳芎想起自己在厕所的那段经历,还会心有余悸。
一个复杂的厕所
厕所刚兴起时,投稿内容大多涉及二次元、偶像文化和同人创作领域,但渐渐地,一些厕所开始向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蔓延。
例如一个叫做“原生黑水池”的厕所,粉丝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投稿内容大部分是辱骂自己的父母,让“豹豹猫猫去4”(让爸爸妈妈去死),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出生在这种家庭里,附带辱骂身边人。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经常被炸号又重开的“圆角厕”,意指吐槽或分享自己援交经历,也有人会在里面寻找援交对象。而穷厕,顾名思义,人们在这里讲述自己家徒四壁、父母黄赌毒等悲惨遭遇。或是发帖求问赚钱方法,对前途、学习或工作的建议,甚至直接问是否有人愿意资助钱或物资。
穷厕最常见的投稿内容是辱骂生活中的富人朋友、同学、亲戚甚至网友。这些投稿的评论区充满了富人4000+(死全家)和祝jprw(家破人亡)等发言。偶尔评论区会有一些看热闹的北上/外国ip乱入,就会迅速被骂几十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