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4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文章寫道:“由於中國國內環境標准上調,稀土開采難度增加,該行業轉向緬甸。緬甸與中國有約2000公裡的邊界線。”
“在那裡,中國企業過去壹些年來基本上可以自由落戶。因緬甸內戰,該國沒有行之有效的中央政府,采礦活動不受監督。”
文章寫道:“緬甸目前是中國最重要的外國稀土供應國,在中國進行加工。去年,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叁分之贰的進口來自緬甸。據市場研究機構Adamas Intelligence數據,全球57%的金屬鏑和鋱來自緬甸。這兩種金屬用於生產電動汽車磁鐵等。”
“這些原材料主要在克欽邦開采。2021年軍政變後,那裡興起采礦熱潮。據當地智庫ISP Myanmar調查,截至2024年底,該地區新開245個稀土開采點,比之前的肆年翻了壹番還要多。”
文章寫道:“據這項調查報告,這些采礦點的背後通常要麼是中國投資者直接投資,要麼是當地企業與中國伙伴合作。2021-2024年,他們對中國供貨的價值達36億美元,比軍政邊前的肆年增加500%。”
泰國壹家大學數周前公開對附近溪流采樣的評估,顯示存在極高的有毒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污染。與緬甸活動人士合作調查的美國環保組織Earthrights International警告,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癌症和流產。
“市場觀察家認為,中國的原材料工業負有主要責任。‘中國企業以成本最低的方法開采稀土,對環境高度有害’,英國華威大學研究者丹森勞恩(Dan Seng Lawn)說道。”
原材料專家克呂莫(Thomas Krümmer)則表示,這是中國的“虛偽”,壹方面在本國宣稱這種開采方式不被接受,同時卻在鄰國繼續使用。
文章寫道:“在緬甸開采的原材料則散播到世界各地。Earthrights International估計,單單大眾汽車集團去年就占據全球對鏑和鋱需求的2%和3.5%。由於緬甸占據總產量相當大的比重,該組織稱,幾乎沒有哪塊電動汽車磁鐵中不包含來自緬甸有爭議的原材料。”
“大眾汽車表示了解這壹問題。該企業在接受問詢時說,知悉在中國采購的材料中包含來自第叁國的資源,而無法完全透明地澄清源頭。‘因此對我們來說,無法將特定來源國排除在外’,壹名發言人表示。‘由於高度復雜的多級供應鏈,無法對每種材料完全追查到特定采礦點。’”
文章也提到:“不同的政治團體都嘗試以采礦利潤資助其目標。到去年底以前,克欽邦大部分稀土開采是由壹個親軍政府的民兵武裝控制。10月,反叛武裝克欽獨立軍(KIA)奪取該地區。早在兩年前,KIA領導人N'Ban La就表示,有望通過稀土開采的收入購買更多武器。”
文章最後寫道:“研究者丹森勞恩認為,國際企業能做更多,來承擔責任。他批評清潔能源、電動汽車所伴隨的稀土開采的消極影響,很大程度上被忽視。‘這些技術代價高昂’,他說道。‘有些地方慶祝這是綠色的突破,在世界其他地方則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
作者: 媒體看中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