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5 | 来源: 财联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融创中国(01918.HK)7月4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配发及发行7.54亿股新股,用于偿付约56亿元选择“股票选项”的境内债券。
“该计划是融创去年境内债务重组方案的关键执行环节,标志着公司债务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一位接近融创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动作发生在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于6月30日股东周年会上公开亮相并宣布,“融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的四天之后。这位掌舵人此次重返台前,与公司债务重组取得重大突破几乎同步,被认为释放出企业重生的信号。
对于融创大规模债转股方案,资本市场也有所反应。7月4日发布公告后,融创中国股价午后一度涨超5%,最终收涨2.68%,报收1.53港元。
境内债重组进入执行阶段
根据融创公告,本次配发的7.54亿股新股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7.04%,配发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将扩大约6.58%。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一操作源于融创去年通过的境内债务重组方案。去年11月14日,融创公布了境内债二次重组方案,包括现金要约收购、股票及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和全额长展期共四个选项,涉及的公司债券规模约154亿元。
目前现金要约收购已经执行,融创房地产已于今年4月根据债券购回选项的安排,以约8亿元现金购回金额约40亿元的境内债券。
本次股票选项的实施,是继现金回购后,境内债重组方案的第二项关键执行。
按照重组条款,选择股票选项的每100元面值境内债券,可获得对应的13.5股融创股份的处置所得资金净额收益权。此次配股相当于每股认购股份可注销或偿付金额约7.41元(约8.05港元)的境内债券。
融创中国方面表示,通过股份发行事项预计偿还约56亿元债务,将缓解集团资金流动性压力,改善财务状况,有助于长期业务恢复。
由此可见,通过现金要约收购以及配股偿债,融创境内债务将削减96亿元,剩余债务金额约5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境内债务重组进入执行阶段和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得多数债权人支持,融创整体风险化解也进入冲刺阶段。
推进境内债务重组的同时,融创涉及约95.5亿美元(约680亿元人民币)境外债务重组也取得关键进展。据融创6月24日公告,公司境外债重组已获得75%债权人支持。
香港高等法院已定于9月15日召开融创境外债重组聆讯,若获通过,融创将成为首家将所有美元债券转换为股票的大型房企,彻底清除境外债务风险。
不过,债转股方案也带来股权稀释压力。根据公告,本次境内债转股执行后,孙宏斌的持股比例将从25.59%降至23.9%。而一旦境外债95.5亿美元全额转股,将进一步稀释现有股东权益。
“债转股方案短期可能因稀释风险导致股价承压,但长期看债务清零将大幅改善融创的财务结构。”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该方案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帮助融创彻底解决美元债问题,不再有清盘风险;内外债重组成功,净资产大增,债务和利息大降,公司将逐步进入正常经营轨道。”一位长期关注融创债务重组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孙宏斌“现身”的信号
实施配股偿债计划前,在6月30日举行的融创股东周年会上,孙宏斌自债务危机后首次亲临现场。
据了解,此前两年,融创股东会孙宏斌都只在线上“露面”。但这次的融创股东会,与孙宏斌一同线下出席的,还有公司行政总裁汪孟德、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高曦。
“之前的股东会,老孙有几年没来现场,这是融创出险后第一次出现,不少人认为这对于融创以及股东都是利好消息,是一个好现象。”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在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中,孙宏斌向股东释放了多重信心信号。谈到公司前景时,有投资者提问,“最困难的时候是否已经过去”,孙宏斌回答,“肯定的”。
业内人士认为,孙宏斌选择此时回归台前,与融创化债取得实质性突破密切相关:融创境内债重组进入执行阶段、境外债获得75%债权人支持、多个项目成功引入资金,公司整体风险化解已见曙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