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5 | 來源: 價值星球Planet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不過,如果把愛馬仕和老鋪黃金都放到奢侈品框架內檢視,“賣黃金的”還真不壹定就賣的過“賣皮具的”。倒不是說誰不行,也不是說歐洲的奢侈品霸權體系就牢不可破,而是奢侈品的本質不是“賣黃金”或“賣皮具”,而是“賣身份感”,至於人們更愛通過買黃金、還是買皮具來占有其背後的意義,這個分發展階段、分文化和地域。
從整體看,中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或中等偏上收入國家)。202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4188元(7000+美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3000+美元),與高收入國家人均1.38萬美元的門檻相比仍有顯著差距。同時結構性分析顯示,國內壹線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達到8萬至9萬元人民幣,接近高收入國家標准。
中國壹直是國際奢侈品大牌必爭的龐大市場,“什麼時候將崛起本土奢侈品品牌”這個問題,已經被叩問了很多年。
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先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彰顯身份、獎勵自己的需求。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消費品品類越來越豐富,很多原先具有“彰顯身份”符號意義的商品,都開始大眾化,比如電視機、比如電腦、比如手機、比如汽車,彰顯身份和獎勵自己的商品,也需要不斷迭代。
《微小的總和》作者認為,在壹個社會裡的炫耀性消費大眾化之後,宣告社會地位的消費行為也會發生變化,變得更隱蔽、更委婉。比如通過文化資本、信息和知識的占有,宣告其所處的社會地位——有時間和金錢獲得這種文化資本和信息,本身就是階層的體現。
老鋪黃金的爆火,不完全是炫耀性消費的後果,很大程度受到黃金周期的影響,很多消費者是為了投資而購買,但從“兜售身份”這個層面上來看,老鋪黃金的成績也是可圈可點。
黃金在中國文化中與帝王相關,故宮博物院中黃金藏品的巧奪天工和極盡奢華,讓金飾品牌在“彰顯身份”方面擁有了天然、廣大的消費者心智基礎。此外,古法工藝加成,以及店內1v1對標奢侈品店、甚至有宮廷感的進店服務體驗,再加黃金的投資屬性和黃金周期的推動,正好彌補本土年輕品牌在歷史沉澱和意義建構上的短板。這樣說來,如果中國第壹個真正的奢侈品牌是黃金飾品品牌,倒也合情合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