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5 | 来源: 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图源电影《小森林·夏秋篇》
出路
小张准备再次考研。「我一边当老师,一边在下班之后继续学习。考研对我来说是一种解脱,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下班了,可以不用再想工作上的事情了。」下这个决心也是因为有一次,一位家长凌晨还在给她打电话,她觉得自己一定要设定一个界限,10点后不回微信消息,与「工作」做个切割。
依靠复习考研,她又能回到一直以来的学习者身份,而她也发现,学习并不会给她带来痛苦。
周佳宁熬到第三年,终于迎来了职业上的一次转机。当时的校长看她带班出色,任命她为学校中层。「尽管工作更累了,但它带给我非常多的机会和成长。」与此同时,她还利用寒暑假考博,并且最终考上了。那时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做团委书记,向学校管理层努力,要么回去读博士。两条路都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那一刻我的心情非常好。」
有些时候,要想获得正反馈,还需要一些运气。比如,真正治愈张雅雯的,是在带完三年管理难度很大的班级之后,她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天使班」。「我跟这个班的学生特别合得来,他们也很喜欢我这种风格,下课后还愿意来请教我。」
「在我遇到了天使班以后,我发现原来我上课是没有问题的,他们上课的状态也很好,所以我又开始重新信任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了。」张雅雯说。
刘梦瑶是通过一场实验,解决了内耗问题。这场实验花了她四年,以验证她对不同学生的影响。
当时,刘梦瑶重点关注了一些学生,持续追踪他们的状态两三年时间。她发现,哪怕她在教学上努力翻倍,而学生自己只愿意努力10%,这些学生还是没法进步。而如果学生自己突然很想学,反而会一下就进步非常大。「我意识到,学生的进步与否,可能跟老师的能力没有太必然的联系,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是否想学。」刘梦瑶说。
想通这一点很关键。「过去我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相信外界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但现在,她慢慢放弃了这个想法。「我现在觉得人很难被改变,只有当这个人真的很想改变,你的努力才有意义。」
放学后加班回家路上,刘梦瑶看见深圳街边的标语「奋斗的人生才精彩」受访者供图
离职,是这些教师们最后才会选择的路。
这并不是一个能轻松做出的决定。它意味着抛弃相对体面的收入,稳定的工作,以及社会认知体系中的职业光环,还要重新进入社会,面对大量新的不确定。
对江江来说,真正触发离职决定的,是延迟退休政策的公布。「我当时算了一下,我至少还要干28年老师才能退休,立刻被这个吓到了。内心很真实的一个声音就是,『我干不了』。」
辞职前一个月,江江在她的心理咨询师鼓励下,决定跟父母好好谈一次,把自己的真实情绪表达出来——那是她30年来第一次鼓起勇气向父母说真心话。
从小到大,面对「要求一定要做到最优秀」的父亲,她一直是持续讨好的状态。「我父亲有学历崇拜,觉得教师、医生这些职业最稳定,然后我也一定要做到最优秀。从小我真实表达情绪的时候,他们都是会打压我,觉得你怎么那么脆弱。以至于我当老师之后,在学校受到委屈,赛课没有拿到好名次,我都不敢回家哭。很多时候,我是在楼下、在车里哭完才能回家。」
那天晚上,她把内心全部的情绪都告诉了父母。出乎她意料的是,妈妈接住了这些情绪。「我妈妈一边哭一边拥抱我,她说对不起,是爸爸妈妈以前没有做好,如果真的做得很痛苦的话,我们就辞掉不做了,我们希望你开心。我爸爸有点回避型,但他也努力地在接纳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