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5 | 来源: 吴晓波频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热浪中摇摇欲坠的经济链条
就像有城市开始主打“夏天不超过30度”的广告标语,气象不再只是生活对话里的调剂,也成为经济预测里的关键参数。
当室外温度达到50度,通常工厂内部温度会直冲60度,工人可以躲到阴凉处喘口气,但机器可没这福气。
通常来说,一台精密设备在30度环境下能用20年,到了印度,寿命直接腰斩至10年以下,因为高温加速了设备折旧,推高了维护成本。连马斯克都临时取消了访印计划,坊间戏言:“特斯拉怕的不是印度政策,是怕电池在车间自燃。”
在中国,随着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频发高温橙色预警,“白天停工、夜间开机”已成为一线工厂的现实写照。“有了去年的经验后,我们今年已经开始把部分制造环节移至夜间,以避免高峰期停电带来的停产损失”,一家江苏车企的工程师说道。
不少餐饮店、物流园、超市等也转为“凌晨送货”或“夜间配送”。济南一家连锁快餐店的店长就无奈表示,公司不得不推迟部分送餐服务,部分订单量锐减近20%。
绿色和平机构通过对2019—2023年8家主流快递企业的业绩分析还发现,高温热浪会显着影响企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ROA)。如果全国各地极端高温天气(日平均气温超过32℃)增加10天,上市企业的ROA便会降低1.38个百分点。
高温带来的连锁反应还远不止于此。以去年同期的数据来看,一方面像与汽车生产密切相关的半钢胎开工率、钢铁行业的高炉和电炉开工率,以及和基建走势相关的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均处于同期低位,蓝领用工量也有所回落,而工业品价格可能在开工收缩的情况下面临反弹。
另一方面,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数据,极端高温不仅会抑制工业用电与生产效率,拉低PPI水平,还预计将拉动鲜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行,短期内推动CPI上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预测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会导致主要粮食作物减产19.7%,到2040年,高温将使全球粮食减产30%—40%。
一般来说,农作物都有各自的耐受温度,比如小麦26度,水稻34度,玉米38度。如果极端高温频发,自然就会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出,进而影响物价水平。
山西运城,高温天气下收割机加紧抢收小麦
说白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就是挣得更难,花得更多了”。而要说高温对于普通人的影响,更能即时感受的,是身体运行的错乱。
美国一项基于190万人的追踪调查显示,气温越高,人们越容易烦躁。与10—16度的日平均气温相比,温度高于21度会减少喜悦、幸福等积极情绪,增加压力、愤怒等负面情绪,还会让人感觉到疲劳和精力不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