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5 | 来源: RFI 华语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峰会临近 中欧关系为何难以变暖 https://t.co/ycHw1dWLXO pic.twitter.com/7DF18BWccY—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July 5, 2025
由于中国与欧盟难以在多个纠纷中取得进展,尤其在稀土、电动车、乌克兰战争等方面,中欧为纪念建交50周年的峰会将被缩短一天,而且这主要是北京的意图。
中欧分歧是在一系列矛盾的表述中扩大的,比如稀土问题,欧洲企业还在等待,中国却在打时间差,拿稀土逼欧洲在诸如电动车附加税问题上就范。7月4日,德国外长瓦德福尔在与王毅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批评北京限制稀土出口政策“不透明”,王毅却回应说:“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并批评“有人故意在中欧之间炒作此事是别有用心“。
如果说双方不愿意改善关系也不符合事实,特朗普重返白宫对欧盟发起的贸易战破坏了欧洲的稳定,欧洲也试图改善与北京的关系,而中国政府为软化布鲁塞尔和欧洲各国首都而发起了魅力攻势,中国外长王毅的欧洲之行就是如此。中国政府为此还是采取了一些姿态,7月4日,北京宣布对欧洲烈酒实施贸易报复,但生产商家如果承诺最低价格,则可以得到豁免,从而保护了部分被针对的法国白兰地。4月底,中国政府还宣布取消2021年因批评北京镇压维吾尔少数民族而对五名欧洲议员及其家人采取的制裁。然而,王毅6 月 30 日至 7 月 5 日的欧洲之行远未消除分歧。
可以这么说,尽管有一些微弱的开放,但许多分歧依然存在。比如,中国在医疗设备方面实行了只采购中国自制产品的政策,等于惩罚了西门子等欧洲集团,6 月 20 日以来,欧盟采取对策,阻止中国企业参与这一领域的公开招标。
气氛没有得到缓和,欧盟取消了 原定6 月份与中国的高级别经济对话。现在,中国领导人决定将7月24日开幕的欧中峰会时间从两天缩短为一天。这次峰会,欧盟本来期待是双方关系升温的标志,然而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从理论上讲,上次峰会在北京召开,这一次理应在布鲁塞尔举行,然而中国告知,习近平国事繁忙,不能亲临,可是习近平总能找到去莫斯科拜访普京的时间,五月份就去过。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决定接受中方邀请,前往北京与会。法国世界报报道说,布鲁塞尔方面承认,让欧洲人上门,这是习近平权力的标志。 一位欧洲外交官指出:“中国的决策权变得如此高度集中,要想确保欧盟的信息能够送达习近平,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他直接面谈”。
本周,中国外长王毅先后访问布鲁塞尔、德国及法国,目的是为三周后的中欧峰会铺路,然而对他的接待并非到处一帆风顺,他与欧盟最高外交政策代表卡拉斯的会谈气氛就特别紧张,尤其涉及乌克兰命运以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双方唇枪舌剑。
也是在这种气氛下,王毅道出了中方真正的立场。就像『南华早报』所报道、欧洲匿名高级官员所证实的,王毅表示,中国不能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失利,因为这样就会使得美国腾出全部精力来对付中国。布鲁塞尔官员表示:“这是第一次一位北京高级官员如此直白地对我们表述”,尽管实际上欧盟对中国的对俄立场早就心知肚明。即使如此,王毅也一如既往地否认对莫斯科的任何支持,尽管欧洲人已确认中国供应链在维持俄罗斯军火工厂运转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新的主要刺激双边关系升温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严控稀土的出口政策, 6月16日G7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限制实施的胁迫 ”表示质疑,并对 “中国政府正在用其自身市场无法吸收的补贴过剩产能充斥世界市场 ”表示遗憾。
中国政府则坚决否认存在“中国产能过剩 ”的问题,并称现在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大提高,而欧洲不接受中国产品是虚伪的。亚洲协会中国与气候项目主任李硕分析:"中国发出的信息是:‘现在你们意识到你们非常需要我们的稀土,但你们仍然不想要我们的电动汽车,你们应该知道’。
不过,中国和欧盟还是有一个罕见的共识,就是应该对气候问题的严重性达成联合声明。问题在于,根据世界报援引布鲁塞尔一位外交人士表示:在峰会上,中方只打算讨论我们达成共识的问题,而避免讨论所有令人恼火的议题,不管是贸易还是外交。欧洲官员表示,欧盟愿意与中国进行建设性的积极接触,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