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7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份工作毕竟是要干30年,甚至40年的,如果不去适应,难受的仍然还是自己,所以我一直在调节心态。有时候我都在想,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试越来越卷,我都会庆幸早了几年考上。当时我借着应届生身份复习了半年,那时120~130分就可以进面试了,而今年都已经飙升到150分了。以我现在这个水平再去考试,我可能都得不到现在这份工作。
看到去年我们新招过来的两个社工妹妹,两人关系特别好,就让我想到了之前在上一个单位的时候,也有几位关系特别好的同事,每天也是形影不离。现在看着都有些恍若隔世了。现在大家都在不同基层单位工作,太忙了,我们见面机会很少,共同话题也慢慢变少了。
当然当越来越多年轻的、高学历的人来到基层,我觉得大家是有机会被看见的。体制内的流动机制完善了很多,如果你能力突出、学历优秀,组织是会考虑把你调到一个更匹配的岗位上。更何况,基层岗位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将来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刚上班那两年,我的心态还是一个学生,到了这个单位以后,觉得自己不管是与人沟通,还是协调处事上,真的飞速成长。家里人也说,我没有那么重的学生气了,可能也是被工作磨的,做事方面也圆滑了一些。
▲ 王文月在挪威旅行看到极光。图 / 讲述者提供
“做个聘员,好像多少有点低人一等”
张华 男 34岁 历史学硕士
“上岸”广东街道办外聘岗
在广东工作的第三年左右,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回家了,回到那个珠三角的小城市。我开始关注本地招聘,刚好看到家这边的街道办招考,于是报名。那是由政府组织的外聘,一样有笔试和面试,题型跟行测申论差不多,但难度会低很多,它是没有编制的。
2019年,我顺利考上,来到镇街道办的党政办公室。这份工作确实也只用待在办公室,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街道办的一把手跟二把手(街道办主任和镇长),主要就是写材料——领导们参加会议的发言稿由我们生产,包括他们一些日常活动的行程,都需要有人准备。
我们办公室六七个人,只有三个人有编制。据我了解,整个镇大概有2000多名政府工作人员,但有正式编制的大概只有1/10左右。原来越是基层,非编制人员的比例越大。我是广东某211大学历史专业的本硕毕业,很多同事都是大专或普通本科生。在这里,我是学历最高的人,但学历并没什么作用。至少在基础岗位,大家干的活都一样。
▲ 有些时候,岗位越基础,学历优势就越小。图 / 视觉中国
说来也奇怪,虽然我不太喜欢这份工作,但发现这是自己很擅长的。写这类文字,是我作为文史哲出身的强项。我帮领导写发言稿时,就会考虑不同人的发言风格,把他们发音的语气也加进去。一般来说,一个文稿是办公室团队协作的结果。我们会提前分好工,每人负责一部分,再修改完善。相处下来,我感觉同事们的文笔、待人处事的能力都比较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