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7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相当于是整个街道办最忙的一个部门,跟网上说的“5加2”“白加黑”差不多。有很多会议要开,很多调研材料要交,手头的活源源不断。我们经常加班,通宵工作也试过。记得有一次,有上级部门来检查,因为有些材料的存档是有要求的,必须得手写。我们六七个人,临时写会议纪要,抄了整整一晚上。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个工作不太有价值感。那次通宵,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的表面文章。我们辛苦准备的材料,最后只是走了个过场。但基层人员不得不提前把所有的问题兜住,确保一切看起来准确无误。
我们部门与领导接触比较多,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升职的。当时办公室有个年轻人,25岁不到,也是合同制聘员。他工作很卖力,经常跟在一个大领导身边。不知道为什么,他常给人一种趾高气扬的感觉,动不动就指挥我们做事,有很强的压迫感。我不明白他才那么年轻,为什么身上会有一身这样的习气。
有没有编制,也是天差地别。有编制的同事,收入几乎是我们的一倍。在珠三角地区,刚毕业进体制内的人,年薪通常可以拿到20万元,而我们当时到手是八九万。更关键的是,有编制的人在职业发展上更有盼头,他们有一套明确的晋升机制。而我们这些聘员,能当上办公室主任就到头了,怎么都走不出这个镇。当时系统里的领导,都会劝我们早点考编。同事们也是年复一年地备考。
我报过几次,但后面都提不起精力去复习,觉得太麻烦。在单位待了超过一年半,离职也是考虑到,做个聘员,好像多少有点低人一等。其实还是会有落差感,如果我是公务员的话,可能就不会辞掉这份工作了。
在家休息了几个月,我又在当地人才网上,找到了一个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每天半小时,开车去旁边镇,主要工作内容是整理图书,定期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学校食堂吃饭很便宜,10来块钱。年薪8万5000元左右,还有寒暑假,我觉得挺爽的。但后面因为那所学校从公办转民办,工资降了1/3,一个月3000多元实在太少,我就离职了。
回望过去,好像我每一份工作都是干了不超过2年。刚毕业的时候在广州,我在一家设计公司做文案策划。工作半年,加班太厉害,就没做了。后来,我去国企干了一阵子,辞职后,又在电影院做过一段时间检票员。那之后,我还在一个民营博物馆干了一年多,做文物有关的内容运营,那是和我专业相关度最高的工作。
现在想起来,最让我有激情的工作是在电影院。一个月2500元,什么都不用考虑。站在检票口就检票,上班就是傻乐。同事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下班,大家就留下来看电影。那是疫情前,电影市场算蓬勃,我们看过很多爆米花电影,纯粹当一种消遣。在放映室里面为观众准备电影的感觉也特别好,跨年那天,我放《地球最后的夜晚》,电影院都满座了。
在那里,身心是完全放松的,熬夜也不会不开心。我从一个很开心的地方下班,第二天也是去喜欢的地方上班,自然不会觉得辛苦。当然,我无法不看见现实,一直维持这种低收入状态也不太对劲。不舍地离开电影院后,那份博物馆工作,虽然工资能拿到1万多元,但因为我和老板不太对付,最后也没干太久。
▲ 张华凌晨12点半从电影院下班。图 / 讲述者提供
可能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努力的劲头都花了七七八八,工作上就厌倦了太拼和太累。我们这个专业,大家比较好的去处,一般是在中学当老师。高考后,我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里面,所以一直也没有往当老师的方面考虑。
在街道办的最后一段时间,刚好到了疫情,很多时候要连夜搭帐篷,建核酸检测点,去收集各个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进程,把这些信息整理成工作简报,汇报给区政府。那时需要很多防疫物资,过了晚上12点,我们还留在街道办政府,等货车一车一车把物资运过来,然后在现场组织分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