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7 | 来源: 知灼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文章出轨 | 字体: 小 中 大
砸窗者却越过所有既定流程,任由鲁莽支配行动——这不是清醒的自救,而是典型的“情绪脱轨”。当个体焦虑凌驾于公共规程之上,实质是以全车秩序为代价换取小范围“虚假安全感”。
谨防“弱者叙事”陷阱,在共情中坚守秩序底线。理解旅客在闷热环境中的焦虑,是讨论的起点,但绝不能成为美化破窗行为的理由。
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挥锤打破规则,而是在困境中主动成为秩序的守护者。
而中新网首发的《破窗非壮举,守规方为真担当》主要贩卖的观点是:
一乘客“挥锤破窗”的行为被部分网民奉为“英雄之举”,甚至有人以“紧急避险”为其开脱。然而,盲目美化砸窗之举,实则既是对公共秩序的轻视,也是对铁路安全防线的无情破坏。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行为若被舆论纵容,将助长“以维权之名行破坏之实”的歪风,侵蚀社会规则的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批评破窗者和网民的呼声,该文章还表扬了一下自己:
铁路部门已就事故致歉并承诺优化服务,这是对民意的诚恳回应。但安全与舒适的天平需要我们理性衡量——规则的刚性,恰是为了守护更广阔的生命权益。与其追捧砸窗的莽勇,不如共同重塑对秩序的敬畏。
在高温闷热环境中,工作人员汗透衣衫仍坚守岗位,为老幼旅客发放矿泉水,竭力维持车厢秩序。不开门窗的处置决定,正是基于列车未靠站台、旅客擅自下车可能引发坠落或碰撞事故的安全考量。安全红线不容践踏,列车乘务员与乘警严守制度的克制,体现的是对生命更深沉的敬畏。
在乘客破窗后,一名列车乘务员身上工作服被汗水浸湿,双手护住窗口,防止旅客靠近被划伤。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两年前,k396次列车受暴雨影响滞留途中,列车员冒险领回物资哽咽安抚乘客的场景。
而另一篇《砸窗非“英雄之举”,守“序”方为安》则这样写到:
部分网友将砸窗行为赞为“英雄之举”,然而,深入分析后会发现,所谓“英雄之举”,实则是添乱之行。
车门车窗是保障旅客安全的坚实防线,绝不容随意破坏。在列车滞留期间,有旅客要求打开车门透气,这一诉求看似合理,毕竟在闷热的车厢里确实不好受,但车门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其开闭权限应由专业人员依据现场状况判定。
支持者以“结果导向”为臆想:“若无人砸窗,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铁路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列车上已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及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窗户全部打开,以促进空气流通、降低车厢温度,并协调站外送来八宝粥和矿泉水,联系救护车做好应急准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