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7 | 来源: 自由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数据显示,中国是埃及第4大债权国。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 Kiel)2023年的报告指出,中国身为多个非洲国家的债权国,扮演了非比寻常的角色。尽管中国的贷款也是由国家或透过国有银行发放,但北京方面收取的平均利率为3.2%,远高于其他国家债权国。
根据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旗下Fikra论坛的分析,2017至2022年,中国对埃及投资成长了317%,并对埃及享有巨额贸易顺差。这份分析指出,埃及从中国的进口额从2017年约80亿美元,暴增到2022年的144亿美元;埃及对中国出口额则从2017年约6.93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8亿美元。
资料照片:中企埃及在建项目
埃及民间忧心成中企殖民地
除了埃及之外,新加坡目前被美国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同样比多数地区都低,似乎也成为中国洗产地基地的下个选择目标。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报道,研究机构野村经济师瓦尔玛(Sonal Varma)日前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自今年2月美国总统川普首次签署对中国经济关税的行政命令以来,亚洲从中国进口商品增长明显加速,从2月份年增17.3%,到3月份和4月份平均增长21.7%,引发更多有关“洗产”的疑虑。有新加坡当地物流业者接到中国制造业者询问,如何申请原产地证书,要伪装成“新加坡制造”出口到美国。
尽管埃及官方普遍欢迎中资进驻,视其为推动工业现代化、创造就业、稳定外汇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民间亦有部分声音担忧过度依赖中国资本可能引发“新殖民”风险,或削弱本土产业竞争力。据了解,埃及政府正试图透过政策设计,引导外资企业提高在地化率、培养本地供应链,并限制仅进行简单加工的纯转口贸易模式,以维护经济主权与产业升级目标。
随著中国企业大举涌入,埃及面临工业用地短缺,土地价格随之飙升。《南华早报》指出,一名在埃及工作2年的土地工程师透露,过去半年内,主要经济区工厂租金已翻倍。此外,中企也将过剩产能转移至埃及倾销,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挤压所有人的利润。一名中国业者坦言,与2年前相比,公司利润已经减少一半。
中资企业大举进驻埃及,既反映中国供应链全球重组趋势,也突显在地缘政治风险与经济全球化碰撞下,企业寻求生存空间的现实选择。可以确定的是,埃及正加速融入中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这股“西移”浪潮背后,既有经济利益的计算,更蕴含深刻的地缘政治博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