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8 | 來源: 包不同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不少觀眾的固有認知中,早期微短劇場景單壹,兩叁個演員演完壹部劇,服裝道具左拼右湊,拍攝效果非常業余。
劇情脫離現實、忽視邏輯構建、表演用力過猛......這些都是微短劇曾經經常被提及的關鍵詞。
這兩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壹方面,面對行業瓶頸,微短劇創作者與平台主動尋求突破,不僅在劇本、拍攝等環節加大投入,更自發建立質量審核機制,另壹方面,市場競爭加劇與用戶審美升級,也在倒逼行業加速變革。
恰逢其時,2025年6月26日,新媒體視聽排行榜高校聯盟、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紅果短劇聯合發布《2025年微短劇階段性發展報告》,指出微短劇正從單純追求流量的“流量潮”,逐步轉向注重內容價值的“價值流”。
作為網絡文藝的典型代表,微短劇正堅定地邁向精品化道路,致力於構建健康有序的創作生態。
依托內容深耕,微短劇行業正逐步朝著高質量、深融合的內涵式發展新階段穩步前進,搖身變成了文化傳播領域的重要力量。
01
爆款背後,藏著壹個新趨勢
從看個樂子到走心共鳴,現在追短劇,不僅能收獲情緒價值,還能上壹堂生動的文化思政課。曾經被調侃“打發時間利器”的微短劇,如今靠著走心劇情和現實關照,成功實現了從“快餐”到“細糠”的華麗轉身。
《重回永樂大典》帶觀眾穿越古今,讓古籍裡的文字“活”了起來;《法官的榮耀》化身行走的普法課堂,用接地氣的劇情普及法律幹貨;還有《祈安瀾》沿著大運河講起千年故事,文旅宣傳玩出了新花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