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8 | 來源: 《改革開放中的任仲夷》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964年中央開會討論制定“贰拾叁條”時,我還誤以為毛主席在糾正劉少奇同志的“左”,沒想到毛主席是認為劉少奇“右”。結果“贰拾叁條”比劉少奇更“左”,最後“左”出個“文化大革命”。“贰拾叁條”中提出的“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開始時,我不懂這句話的意思。怎麼也不會想到劉少奇會被定為中國共產黨內最大的走資派,怎麼也不會想到我自己也成了哈爾濱市的最大走資派!
任仲夷挨批斗
至於1966年開始長達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對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造成的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嚴重災難,凡是經歷過的人都有刻骨銘心的切膚之痛。黨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文化大革命”已經作出了正確的結論:“文化大革命是壹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是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
兩個願望
我之所以回憶這段歷史,無非是有兩個願望:
第壹,是想讓大家全面認識壹個真正的任仲夷。
我不是像有的同志所說的那樣,“思想壹貫右傾”,我也有“左”的時候。我也不像有的同志想的那麼好,我有不少嚴重的缺點和錯誤。在政治運動中,我既挨過整(主要是“搶救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也整過人。由於長期處於省市領導的地位,整人的時候更多壹些(雖然我壹直反對主觀主義和“逼供信”的做法),我願趁此機會鄭重地向被冤屈的同志和他們的親屬,表示沉痛的悔恨和誠懇的道歉。
第贰,是想提醒人們勿忘歷史的教訓。
鄧小平同志說,對於歷史問題宜粗不宜細。我的理解,是不要計較歷次政治運動中個人的恩恩怨怨,不要糾纏在你整過我、我整過你等問題上面,應該團結壹致向前看。至於對歷史教訓的總結,則宜細不宜粗。對歷史的錯誤分析得越透徹、越准確,取得的教訓就越深刻,越能防止我們重蹈歷史的覆轍。
人們常說,時間是公正的,歷史是無情的,許多歷史事件,包括新中國成立前的壹些歷史事件,是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歷史的鑒別,才能得出公允的評價。
吾老矣,這樣的任務,只能期待於21世紀的歷史學家。
晚年任仲夷、王玄夫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