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8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美國還想用糧食卡我們的脖子時,新疆硬是逆天改命,從沙漠戈壁變祖國糧倉,讓老美科學家驚掉了下巴。
今年5月,塔克拉瑪幹沙漠育出千畝水稻,柯坪鹽鹼灘的小麥堆滿糧倉。2024年,新疆的糧食總產466億斤,超越“魚米之鄉”江西、比肩“黑土地之鄉”遼寧,成為全國糧食主產區。
新疆沙漠裡的水稻基地(圖源:新疆廣播電視台)
更不可思議的是,它還是畝產狀元和增產冠軍:2024年,新疆糧食畝產524.8公斤,首次成為全國第壹;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4440萬畝,較上年增加202.8萬畝,面積增量居全國第壹。
為什麼新疆硬要在沙漠種出糧食,從荒漠“絕地”變成祖國新糧倉?
新疆的崛起,對民族復興和全球經濟又有怎樣的影響?
1歷史上,新疆長期是缺糧省份。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糧食總產量為110萬噸,僅占全國糧食總產的0.97%。
現實中,新疆農業面臨叁座大山(沙多、缺水、風大),要想啃下來,難度簡直逆天。
先說沙多和風大,新疆和田的民豐縣,壹年280天沙塵天氣,沙塵暴常駐90天,最高的沙包能有5層樓那麼高。
怎麼辦?
新疆人選擇硬剛,草方格鎖沙丘,防護林壹圈圈圍起來,壹個“格子”壹個“格子”地搶地盤,沙裡硬生生種出綠洲。
阿克蘇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邊緣,壹年肆個月都在沙塵中熬著。現在,沙漠被逼退,塔克拉瑪幹戴上了“綠圍脖”,3046公裡的防護帶,相當於從北京到曼谷的距離。
僅2024年,新疆就完成了相當於1.3個上海面積的叁北工程建設任務。
不同於喜歡喊口號的歐美環保組織,新疆治沙人訥於言而敏於行。他們不會演講,也不懂媒體宣傳,卻用幾拾年功夫搞出了壹片又壹片的綠洲。
麥蓋提縣生態林基地(圖源:新疆廣播電視台)
再說缺水。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新疆集合全區之力,修建了壹座又壹座大型水利灌溉系統,把冰川融水、雨季洪水和地下水用到了極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21年的0.571提升至2024年的0.587。
2024年,新疆農業灌溉供水達到了567億立方米,相當於1.44個叁峽水庫的總庫容。-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