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8 | 来源: 智谷趋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图/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网站
把短板补上后,新疆种庄稼全是长板。
一是新疆地盘够大,适合使用大型农机装备。截至2022年,新疆农机总动力达到2466.85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48%,位居全国前列。
现在新疆农民种地,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而是“脑力活”。农田里,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随时监测土壤湿度,缺了就及时补水;天空上,装配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机,能帮农民播种、喷洒农药。
二是气候给力,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长。
科学家为新疆培育了新的水稻品种,成熟时间被缩短到平原地区的一半。这样,多出来的时间,又被聪明的新疆人用来种棉花,土地产出、农民收入,双双提高。
“治理—贫困—再沙化”的死循环,硬是被新疆玩成了致富流水线。
2有人会问了,新疆为什么要这么拼?
粮食作物的商业价值远不如经济作物,新疆多搞点瓜果和棉花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大费周章种粮食?
这背后的原因,离不开新疆重要的战略定位。
当地农业厅的负责人明确表示:
“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新疆当然知道一些作物的现实经济效益更高,但从服务贡献‘国之大者’考虑,新疆还是旗帜鲜明、坚定有力地抓粮食生产。”
归根结底,是为了保粮食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5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4年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95亿人遭遇突发重度饥饿,较2023年增加近1400万。全球面临“灾难性”饥饿的人数增至190万人,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新疆不断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就是为了把粮食产量提上去,实现“区内结余、供给国家”。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今天,我们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接近100%的自给率,再也不怕其他国家卡我们的脖子了。
3
更让人意外的是,今天新疆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深圳”。
以新疆为核心的一系列战略布局,正在徐徐展开。2021年国家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入选。
2022年,中吉乌铁路签约,这是一条自新疆喀什出发,途经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铁路。
等到这条铁路通车,将成为全球最短的欧亚大陆桥。
以后从新疆喀什出发把货物运往欧洲,将比之前缩短900公里,节省七到八天。而且它还能直接触达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和中东。
一旦沿海地区形势有变,这条线路就可以立马换挡,接替成为中国的运输大动脉,成为绕开马六甲海峡之困的贸易线和生命线,保障我们的进出口以及能源安全。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动新疆进一步开放,未来乌鲁木齐、喀什和霍尔果斯或将成为更加特殊的经济特区,从开放口岸成长为国家级的战略支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