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8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除此之外,航運市場還包括其他壹些市場要素。比如:為貨物和船舶提供保險的保險公司;負責船舶檢驗的船級社(類似於車管所);提供商業信息的咨詢公司;為航行提供安全信息的機構;協調各國對船舶進行監管的國際組織;負責處理糾紛的仲裁機構和海事法院;以及為航線提供安全保障的武裝力量。
在這次事故中,各個角色的國籍恰好反映了航運市場的現狀:
“晨曦邁達斯號”的船舶建造方、終端消費者和物流服務商,都是中國企業。
船舶運營方是Zodiac Maritime,這家公司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壹般認為是英國的船舶管理公司,但實際控制人是以色列(专题)人埃亞勒·奧弗(Eyal Ofer)。上壹次跟這家公司相關的新聞是2023年11月26日,疑似胡塞武裝人員在亞丁灣登上壹條叫做“中央公園號”(Central Park)的油輪試圖扣押船舶,船員發出求救信號後,美國海軍“梅森號”(USS Mason)驅逐艦奪回了油輪。
“晨曦邁達斯號”的船舶所屬方並不是以色列人,而是英國船東互保協會(Steamship Mutual)旗下的Hawthorn Navigation Inc.,而船東互保協會可以看作由多個船東組成的集團。
部分中國保險公司參與承保了船上的車輛,但船舶本身的保險壹般都是由倫敦保險市場提供的。根據《經濟日報》披露,目前我國航運保險占全球市場份額僅13%,與海洋大國地位還不夠匹配。歐洲市場仍占主導地位,其保費收入占全球的48.5%,在專業性更強的船殼險等領域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50%。
船舶檢驗市場90%的份額由英美船級社掌握,其中最大的是英國勞氏船級社(Lloyd's Register)。
海事經紀咨詢服務公司克拉克森(Clarksons)、海事數據服務公司德魯裡(Drewry)的總部都在倫敦。
負責海上安全情報的是壹家叫做英國海上貿易行動辦公室(UKMTO)的組織,這個組織隸屬於英國皇家海軍。
倫敦海事仲裁員協會(London Maritime Arbitrators Association, LMAA)處理了全世界超過80%的海事仲裁。
全球最主要的海事法院是英國倫敦海事法院,這個法院現在隸屬英國高等法院王座法庭,由於Zodiac Maritime總部在倫敦,所以涉及該公司船舶的案件審理必然在這個法院。
最後,目前世界主要航線的安全是由美國海軍保障的。
因此,國際航運市場的現狀大致是:中國涉及了部分市場需求,並掌握了很大的船舶建造部分;以色列在資本層面參與了很多,但航運市場主體基本上由英國控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因為當前的世界航運體系是在英國皇家海軍主宰世界的日不落帝國時代形成的。航運是國際貿易的附屬產業,那個年代更多的是日不落帝國內部的泛殖民地-宗主國貿易,整個航運市場體系就是由英國人主導建立的。後來美國海軍取代英國皇家海軍主宰世界的海洋,但由於英美特殊關系的存在,航運市場體系依然由英國人掌控。
中國未來的行業機會
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逐漸增大,中國企業的崛起也為中國航運業帶來了同步發展的契機。
在以往歐美主宰國際貿易的時期,航運業的主體只有歐美企業能夠崛起並占據主導地位。歐美根本不會給中國企業任何機會。比如,6月2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中國企業將被排除在歐盟公共采購金額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和設備項目之外,並且在中標項目中,分包給中國實體或包含中國原產零部件的部分不得超過50%。在產業上對中國進行歧視遏制,這早已不是公開的秘密,而是成了成文規定。
然而,如今歐美航運業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為歐美從根本上失去了航運業的基礎——船舶制造能力。例如,面對新能源汽車運輸任務,歐美只能動用老舊船舶,最終導致船沉貨毀的悲劇。而在6月3日至23日“晨曦邁達斯號”還在火災中掙扎期間,世界另壹端正發生著壹些值得關注的事。
6月16日,安吉物流訂造的“安吉宏盛”號在太倉港完成裝載,准備啟航歐洲。“安吉宏盛”號擁有9500個車位,全部配備可調節液壓固定裝置,能確保車輛在運輸過程中零碰撞。船上設有1300余個監測點,可隨時采集溫濕度、煙霧濃度及車輛狀態數據,任何異常都能在0.5秒內觸發報警裝置。“安吉宏盛”號下水後,安吉物流已擁有36條汽車運輸船,成為世界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自營汽車運輸船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