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9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留學生 | 字體: 小 中 大
她自嘲地發現,自己仿佛卡在了壹個“夾心層”——既不夠“學術”,又不夠“本土實戰”。
壹次偶然的機會,她加入了壹個由東南亞歸國留學生組成的線上社群。群裡充斥著各種信息:有人分享某地人才引進政策可能松動的小道消息;有人吐槽某高校人事處“壹刀切”的審核標准;更多的是像她壹樣在求職路上屢屢碰壁的迷茫者。
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充滿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文字,李薇意識到,自己並非個例。
“壹旦被貼上‘水博’標簽,要撕掉太難了。”李薇說,尤其在壹線城市,競爭太透明,用人單位更看重真才實學和頂尖名校。
李薇還觀察到,壹些用人單位,尤其是深耕本土市場的企業,對某些來源單壹、項目時間過短的“海歸”,態度趨於謹慎。有些甚至認為他們可能“不解中國風土人情”,或缺乏扎實的專業功底。
大學的全球排名、聲譽及實際教學質量,正成為文憑市場認可度的重要隱形門檻。
作為業內人士,環球出國項目公司總經理羅靖靖提醒,對“水學歷”的警惕,催生了中介市場的另壹類高價產品——所謂的“QS前壹百名校項目”。
她透露,這類項目標價可能高達百萬元人民幣,其本質並非學校收取高額學費,而是中介利用名校光環和申請焦慮,將“獲取QS前100 Offer”包裝成高價商品進行售賣。其背後甚至可能涉及虛假背景提升和包裝,本質上是在“賣學校”和“賣學歷”,風險更高。
那條曾經看似誘人的海外“速成學歷”捷徑,正變得越來越窄,風險也愈發凸顯。
低成本的另壹面
“低成本,好畢業。”張峰所在的機構就專注於波蘭留學市場。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以波蘭名校密茨凱維奇大學為例,這所大學QS世界排名約750位,本科年均學費最低僅約3900元人民幣。(受訪者張峰供圖)
在尋找“高性價比”留學的路上,成本核算往往是第壹步。
劉旭陽仔細比較了幾個國家,例如馬來西亞、俄羅斯、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最終選擇了俄羅斯。
“相對成本較低。”他算了這筆賬:去英國等國,僅學費就可能超過60萬元人民幣。而在俄羅斯,包含兩年所有學費以及中介費的“壹條龍服務”,總價約30萬元人民幣。
通過學校官網和論壇,他發現不通過中介直接支付盧布學費,可能只需15萬元人民幣。但“語言關是最大障礙”,學校官網信息多為俄語,支付流程復雜,自行摸索耗時耗力。
除了俄羅斯,也有更便宜的選擇。
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的學費和生活成本更低廉。羅靖靖舉例,馬來西亞公立大學每年學費可能僅伍六萬元人民幣。泰國因消費水平和匯率,整體成本遠低於歐美。
在歐洲大陸,同樣以相對低廉費用吸引國際學生的波蘭,正悄然成為壹些中國學子的新目標。
張峰所在的機構就專注於波蘭留學市場。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以波蘭名校密茨凱維奇大學為例,這所大學QS世界排名約750位,本科年均學費最低僅約3900元人民幣。
“低成本,好畢業。”張峰透露,現在選擇去波蘭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
但“好畢業”的光環下,也隱藏著疑問。
不少受訪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壹些專業被私下稱為“流水線”,國際生比例極高,教授評分標准似乎也相對寬松,大家心照不宣地追求那張文憑。
不過,在羅靖靖看來,低成本不等於低門檻或低質量。例如加拿大偏遠地區的公立院校學費低,但對語言(雅思6.5-7分)和學術背景要求未降低,質量標准與加拿大其他公立院校壹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